宋楚瑜忍辱负重老骥伏枥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3-17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2010年10月22日)&nbs 查看:
宋楚瑜忍辱负重老骥伏枥
作者:吴毅峰(2010年10月22日)
政治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行业,所以它一定必须遵循社会前进的步伐——这就是所谓“国情”。
中国的国情在海峡两岸如出一辙,也就是功利主义盛行。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人在茶在,人走茶凉,这是一种常态。宋楚瑜在台湾政坛里风风雨雨走了几十年,也有悲欢,也有离合。
在蒋经国时代,宋楚瑜势不可挡。可是,随着蒋经国的辞世,宋楚瑜也就变得没有那么幸运了。中华文化就是这样,当你艳阳高照的时候,就会有许多人想创造机会为你锦上添花,添枝加叶;当你日落西山的时候,就会有许多人想创造条件来釜底抽薪,落井下石。功利文化的核心特点就是一切以自身的利益作为绝对评判标准,没有社会公德标准。政治也是如此。
宋楚瑜因应自己的才华选择从政,当然也就选择了与是非纠缠,这是职业的成本代价。从政的目标就是掌握权力,分配资源,甚至是滥用权力,侵吞资源。从政者的行为和追求异性本质是同样套路,也就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当然,追求异性也有失败的,所以世界才显得如此的阴晴圆缺;同样的道理,从政也有失败的,所以世界才显得如此的纷繁复杂。宋楚瑜的从政经历其实就是在一念之差的情况下所酿成的大错——当年,他真不该扶李登辉坐上龙椅。
在中华文化中,以怨报德和以德报怨是人性中的一对双胞胎。许多人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节,不惜一切地委屈求全,这就是“以德报怨”;许多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地强征暴敛,这就是“以怨报德”。在政治的领域里,以怨报德者居多,所以宋楚瑜怪不得李登辉。
公元2000年台湾举行领导人大选的时候,宋楚瑜误判形势,所以毅然决然地和李登辉以及李所领导的国民党决裂,造成了陈水扁的成功;2004年,宋楚瑜忍辱负重,放弃一切的名份屈居连战之下,同样误判了形势,因为这个时候的宋楚瑜已经不是原来的宋省长了,手头已经没有什么油水了。再后来,宋楚瑜和郝龙斌争夺台北市长的宝座,依然败北,令人不忍。
如果和俄罗斯的普京相比较,宋楚瑜一定会大喊上天不公。当年叶利钦在得到普京的支持后,没有食言,而是利用“千年的契机”提前退休,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一个华丽的转身。如今的普京,想当总统就当总统,想当总理就当总理,想回锅当总统也不是没有可能。政治虽然残酷,可是也可以玩得有人情味,有技巧。然而,在中国(包括在中国台湾)不行,人们习惯了兔死狗烹,过河拆桥,得了便宜卖乖;政治成了一种你死我活的无所不用其极的下三滥。
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宋楚瑜,因为只要有雄心就有希望。从政的人应该明白,政治是一种可以满足自我需要的工作,所以很难抽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谢长廷和宋楚瑜曾经发誓“退出政坛”,后来都食言了。话说回来,台湾的政坛的确欠了宋楚瑜一个公道,迟早要还。
其实,中国大陆一直没有放弃宋楚瑜。最近,厦门卫视新闻部副主任,驻台女记者杨青就从台湾发来一篇报道,题目是《和宋楚瑜同桌,一餐饭吃出政治学》。在这片报道中,记者写道:“唉!政治人物纵有鸿鹄志,没有舞台,宋省长就变成了宋主席,宋主席又变成了宋阿伯也不一定的?!”话虽然说得直白,可能会刺痛宋楚瑜的内心柔软部位,但却是政治现实。
其实,宋楚瑜的脚下还是有路的,只要他不跟“台独”合污就行。至于帮杨秋兴,玩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