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极轻松的心态来研究历史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毅峰 查看:
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时刻到来了,于是许多人就热闹了起来。在中国,这种现象十分的普遍。
大家肯定记得,两三年前,中国兴起了所谓的“国学热”,于是许多平时默默无闻,学术成就也不拔尖的所谓国学专家在一头热的“国学扫盲”运动中依靠商业运作写了许多似是而非的所谓著作发了财。对于老百姓来讲,没有见地的“哗众取宠型学术”本质上来说是“骚忙”。
这种情况在研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过程中也似曾相识。不久前,笔者在澳门见到一位博士生;他告诉我,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是严谨的。听了他的话,笔者感到很是欣慰,因为历史的研究不但不能忽悠,而是必须有积极和轻松的态度,或者说,研究历史绝对不能心存功利。
其实,不论做什么学术研究都不能功利,更不能见风使舵。学术研究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地基,容不得半点的马虎。曹操墓的争议和孙中山祖坟的争议不但中国人感到困惑,连外国人都感到不解。在一些人“抢到就是赚到”的功利思想影响下,很多的知识分子也身陷其中。
近日,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中山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了为期两天的“孙中山暨辛亥革命研究回顾与前瞻”高峰论坛。根据报道,许多的学者都是国内外鼎鼎有名的专家和教授,对于研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是,他们发现,“因为研究的难度较高,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投身其中”,“许多碎片化的研究总是被简单地重复,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孙中山研究队伍面临断层”,“研究机构衰弱”,“缺乏宏观研究”等等。这些问题值得国家重视。
在政治挂帅的年代里,历史的研究是“随风飘的墙头草”,是历史研究人员所必须经受的生与死的考验。在政治介入历史的错误机制中,无数的正直的研究人员忍辱负重却身败名裂。都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果历史的研究结果是伪造的,那么伪造的历史直接就可以导致一个民族的兴替,根本不用等到外族来侵略。
百年的近代中国历史其实记录着百年近代中国人所受到的耻辱和所期盼的复兴。很多人其实不明白什么是“复兴”。复兴,不是回到所谓的“汉唐盛世”,也不是什么“超英赶美”;复兴,其实是回归中道,回归历史的本来面目,然后在不偏不倚的地基上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这些年来,浮躁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特征;诚信的缺失更是触目惊心。身处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学者们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的确进退维谷。一个真正好的历史学家必须有洁身自爱的条件,必须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情怀,必须有积极轻松的生活态度,还必须有学术独立的研究氛围。
笔者因为真心崇敬孙中山,所以任何关于孙中山的知识都可以吸引我去学习。其实,当我们生活无忧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诚实,更不必说必须对国家诚实。很多研究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人也许本身对于这段革命历史和这位“中华共和之父”就没有感觉,而是为了混个文凭或谋个生活出路而硬着头皮去研究历史。这当然无法产生什么令人感到有价值的成果。在良心也成了商品的今天,许多历史学家不得不靠打“历史擦边球”来谋取利益,这也是学术领域的一种腐败现象。人们痛恨腐败的官员;同样的道理,人们也痛恨歪曲的历史。
但愿历史学家们保持积极轻松的健康心态,为了两岸的未来,用生命的尊严还原文明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