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孙中山,一“中”不能各表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毅峰 查看:
中国推崇“唯物辩证法”哲学,因为它是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论之一。
然而,在长期封建传统势力的影响下,加上“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的极端功利思想指引下,“唯物”演化成了“唯物欲主义”;“辩证”变成凡事都喜欢寻求对立面的倾向。
这种被异化的“唯物辩证法”正在深深地误导着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百年辛亥”纪念活动。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种异化的实质,笔者自去年的10月10日从台湾赶到武汉开始,细心观察两岸在庆典准备的互动,互斥,及对孙中山这个革命符号进行经济异化的一些细节。
首先,两岸的很多人对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并不是很感兴趣,更不用说那些小学生了。两岸在长期的政治对立中,把一些共同的符号给搞模糊了,把老百姓给搞糊涂了。笔者在台湾曾经亲口问过两个不同年级的国小学生(一男一女),问他(她)们知不知道“中华民国国父”叫什么名字,他(她)们均表现得一脸茫然。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不是吗?
所谓的“庆祝辛亥一百周年”这个概念在两岸也有很大的误区。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大陆纪念的是“辛亥革命百年”;中国台湾庆祝的是“中华民国百年”。纪念和庆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空概念:一个是历史,一个是当下。如果是纪念“辛亥革命”,那么现在还不到百年;如果是庆祝“民国百年”,2011年1月1日这天可以说是“进入第100个年头”,到了2012年1月1日才正式届满100周年。
大陆的纪念活动的准备工作是“两手抓,两手都硬”,也就是武汉讲的“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同时也是一手抓庆典,一手装旅游;或者说是一手抓政治,一手抓经济。武汉花了200亿人民币搞庆典的准备工作,值不值?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这几年,武汉的城市建设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和上海和广州相比较,当然需要提升。原先,武汉的出租车人民币3元起步,成了比公交车还便宜的“小公交车”,于是车况不佳,道路经常堵车。有人说,武汉利用“武昌首义”搞噱头;广州不也利用亚运会申请财政拨款搞城市建设吗?
反观台湾,倒是比较平和实了许多。笔者经常来往于台湾和大陆,没有看到台湾在利用“建国百年”大搞形象工程。相反地,台湾不断推出一些人情味很浓的文化活动。2011年1月1日是所谓“民国建国100周年”的首日,台湾推出了非常精美的纪念邮品,按照票面出售,不像大陆那样经过一些多余的包装之后就进行高价牟利。台湾邮政博物馆里以及博物馆邮局里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各邮局的工作人员都十分的友善,让顾客感到十分的贴心(台湾称为“窝心”)。与此同时,台湾还推出了“建国百年”的纪念册,制作清新,精美,没有政治色彩,只有对于台湾好山好水的朴实推介。最为让人感动的是,台湾制作了货真价实的明信片。
懂得用明信片来承载一个地区人民的心情,这才是软实力的体现。笔者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跑遍了广州,中山,武汉,南京,北京,澳门,香港,想买有关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明信片,都很不容易,因为那是十分不流行而且罕见的物品。最近,笔者在香港“孙中山纪念馆”终于买到了一本,制作相当粗糙,价格也很昂贵。大陆以及港澳地区须向台湾学习如何用平凡的物品来宣传不平凡的人和事。如果凡事都求盛大,求奢靡,那其实是华而不实。两岸不论是纪念“先行者孙中山”,或者“国父孙中山”,心中都应该有把尺,即一“中”不能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