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尚未完善,朋友仍需努力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3-23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2011年3月23日) 一年一度 查看:
共和尚未完善,朋友仍需努力
作者:吴毅峰(2011年3月23日)
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又来到了;许多人都在忙着上山拜祖。“慎终追远”是传统古训;但是,未必每个人都明白它的内涵。其实,“慎终追远”是形式,而它所强调的理想是“民德归厚”。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将近一百周年,两岸民德状况到底如何?面对这个问题不同人定有不同的答案。民主的基本理念本来就是允许各种可能性存在的社会风气。百年前,孕含着民主与平等思想的共和体制在亚洲,在中国建立,值得后人怀念。可惜的是,中华共和体制尚未完善。
共和是不是王道?这个问题值得讨论。纵观世界风云翻滚,正视亚洲人事起伏。共和体制其实是回归中道,也就是依法行宪,依法建立各种诚信体系,依法建立人性化健康的荣辱观念。可是,什么事情都说来容易做来难。经千年封建压迫下的人民,内心要形成有效的觉悟,那并非易事。当今社会,许多人因为“被幸福”而不幸福,犹如把圈养鸡吃成走地鸡一样无味。
在清明时节,我们尤为感念“振兴中华”这四个字。其实,朱元璋比孙中山更早提出这四个字。在有局限的历史时空里,朱元璋和孙中山的想法都有其缺陷,包括“驱逐胡虏”和“驱逐鞑虏”。当后人把一切正面功劳都归给了孙中山时,历史就产生了偏颇。孙中山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提出大众所能接受的观念,而这个观念的其中一部分至今依然有跨党派,跨民族,跨时空的作用,比如他后来就补充提出“五族共和”的思想。
如今的中华民族是在不断的战乱与和平中融合而成的,并不像一些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自古有之”。人类懂得牵强附会是因为人类具有政治智慧,所以才和动物有所区别。但是,政治的智慧有时确实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一种“精神罂粟”——一个人如果没有政治智慧就无法管理众人之事;可是,一个人如果政治智慧太高明,他(她)又容易愚昧百姓,侵害众人之事。
共和的目的就是通过行宪来达到政治上不断正本清源的功效。有的时候,人们会感到很困惑,为什么中国会出现惨无人道的“文革”——亦即摧残中华文明的“文戈”,毫无理性可言的忠字“瘟歌”,把自己的优秀历史当成毒瘤来糟踏的“刎割”,以及彻底破坏社会诚信系统的精神“紊疙”?后来大家明白了,没有法制的社会只会产生人治;而人治社会的统治者则肯定要把自己打扮成“仁制”的明君。因此,众人如同被强迫整容一样地被集体精神洗脑。在这样的氛围里,说真心话被糟踏成傻瓜;讲假话空话和套话的人则被认为是有智慧的表现;偏执不再被认为是走火入魔,而被认为是有能力,有执行力的品格侧面。封建迫害伤及千家万户。
当年,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的理念就是因为统治者反客为主欺压人民,造成人们愚昧无知,受外敌侮辱。在封建社会,假的金子比真金更加会发光,更加的耀眼;真玫瑰可能会开花,塑料假玫瑰花更会“开花”,只要你有权有势有钱。在纪念孙中山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孙中山,而不应该去歪曲他,神化他,甚至曲解他。孙中山生前是医生,而不是什么博士。
这就是历史的诚实,也是清明时节我们应有的“慎终追远”的虔诚。一切传统仪式皆非用来威胁或者强迫后人的工具,而是启迪和滋润子孙后代的指引。当人们无视历史的真实而制造出炫目的“假烟花”时,民族的软实力就会在巴菲特和盖茨的面前显得软弱无能,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去欺诈,去浮躁,去饮鸠止渴。人类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但是,我们到底应该选择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有尊严的贵客,还是把自己训练成没有良知和羞耻心的跪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