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孙中山,慎防新一轮造神运动

辛亥革命网 2011-03-2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毅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当一个国家出现了“神”以及无数的“刁民”之后,那么离革命的方向就不远了。当年“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就是“刁民”推翻“神”的

  最近有幸拜读了很多纪念孙中山、纪念“辛亥百年”的文章,受益良多的同时也感到很惊讶。

  之所以感到受益良多,是因为这位“中华共和之父”终于摆脱了“孙大炮”的恶名,被海峡两岸重新审视,并且成为双方在政治僵局中最大的“公约数”。纪念孙中山,这当然是主轴。

  然而,在许多人的文章中,读者可以嗅出“神油”的味道。在传统文化中,造神是众人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恶习,如同当年的鸦片鬼们在吞云吐雾的同时却在伤害着自己的精神和身体一样的道理。在台湾,蒋介石曾经被神化成“民族救星”;在大陆,毛泽东曾经“一句顶一万句”。如今,孙中山这块牌子也被各路人马猛力擦拭着,仿佛一块无所不能的“阿拉伯神毯”。

  人喜欢造神,有各方面原因,包括知识分子或有意或无意的误导,还包括老百姓本身知识的缺乏和思维的单向与盲目。3月15日,香港凤凰卫视的知名主持人梁文道在谈及南京的“法国梧桐树”时,信口开河,让人汗颜。由于梁先生在做节目之前没有做好功课并望文生义,把“法国梧桐”误当成“中国梧桐”;还信口雌黄地大声宣称,“法国梧桐本来是中国的骄傲”。

  如果梁先生为了提升节目收视率而故意搞错,那是一种商业智慧;如果梁先生是“直把杭州当汴州”,那就可笑了。《凤凰卫视》是一台收视率很高的中国大陆境外的媒体,有不少刚解密后的讯息在这里得到播放,特别是有关两岸的一些旧闻轶事。梁文道是非常博学多闻的知识分子,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指鹿为马”的错误。殊不知,这种错误会误人子弟的。

  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双重性格:一方面知书达理,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博大胸怀;可是,正因这种特质,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历经磨难,不停地遭受“焚书坑儒”的厄运;结果,很多知识分子学会了趋利避害法则,那就是“见风使舵”,“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在现代中国,最令人难于忘怀的歌当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这首歌了,它连唱带跳,就把刘少奇给搞翻了。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位堂堂的国家主席,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叛徒,汉奸,卖国贼”了。这可能吗?当年,正直而高贵的宋庆龄女士(孙中山遗孀,后来成为中国国家名誉主席)就对此表示了不解和疑惑。可是,在那个人妖不分的年代里,宋庆龄连自家的祖坟都保不住了,哪里还能顾得上落难的国家主席呢,宋庆龄的伟大之处就是,凡事不亢不卑,以事实为重,不昧良心,表现出孙中山夫人之高贵的人性品行。

  都说,“天下为公”。不自我标榜其实就是在践行“天下为公”的理念;不造神,也不陷害他人也是在践行“天下为公”的理念。当读者在品读别人文章的时候,他们不是想去翻一些不断被简单地重复的“旧衣裳”,而是要从中了解作者的内心觉悟和敏锐的精神收获。如果,一千个人写的文章都是一样的,那么有一个成语,那就叫“千篇一律”,甚至是抄袭剽窃。

  现代的人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千万不能成反比增长。61年前中国国民党之所以会失去江山,原因之一就是政权腐败导致民众向心力的涣散。如果人们一味地造神,那就会同时造出一大帮不要命的“刁民”,就危险了。常言说得好,穿皮鞋的怕穿草鞋的;穿草鞋的怕不穿鞋的;不穿鞋的怕不要命的。当一个国家出现了“神”以及无数的“刁民”之后,那么离革命的方向就不远了。当年“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就是“刁民”推翻“神”的过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