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和慈禧是两位“虎妈”
辛亥革命网 2011-03-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毅峰 查看:
中国的历史是故事型的,传说型的,也是寓言型的,经常会随着统治者的喜好而随意改变。
由于中国历史的可塑性太大,所以历史人物也就有时是英雄,有时又会变成狗熊。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在普罗大众的眼里,天下乌鸦一般黑。于是,是非尽失。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篡权的女皇帝。公元690年至公元705年,她自立为“武周皇帝”,窃改国号为“周”。在位期间,她或好或坏,历史上的评价纷纷扰扰。毛泽东曾经评价说,“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提拔过不少人,也杀过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慈禧没有自立为皇帝;可是,她却是满清“亡”朝末期最高执政者。她通过“垂帘听政”统治一个王朝,并且不断地选用年幼不懂问政的小孩子当皇帝,以达到自己控制权力的目的。最终,人算不如天算,在英法联军和列强的枪炮之下,满清劣政分崩离析,慈禧遗臭万年。
一个人的功过,经常是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这就是为什么武则天死后了立了“无字丰碑”;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慈禧死后在棺木上刻满了金刚经的原因。武则天虽是女性,却有一个十分刚勇的“武”姓;慈禧虽然徽号里有一个“慈”字,可是没有人相信她是个慈善之辈。
也许,从政的人必须刚武方能有霸气,有杀气;也许从政的人必须有仁慈的外套才可以让人感觉到其仁义和皇恩。总而言之,恩威并重是神州大地从政者成功的不二法则。这也就是为什么如果换了一个时空之后再来讨论一个昔日帝王的执政风格,人们总是无所适从的原因。
中国历史上也有“性宽恕,威令不素著”的皇帝南唐后主李煜。可是,他的境况是怎么样的呢?在《虞美人》一词中,他说“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临江仙》一词中,他说“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在《清平乐》一词中,他说“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在《喜迁莺》一词中,他说,“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在《相见欢》一词中,他说“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在《浪淘沙》一词中,他说“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是的,在封建社会的帝王政治中,仁治无疑形同自杀。
也许武则天和慈禧都明白了仁治的虚伪性,所以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无所不用其极。任何统治者当权的时候,肯定都有自己的利益小集团,肯定有自己的坚定拥护者。但是,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靠的不是这一小撮人,而是必须依靠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在时空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进行交叉对比,也不能把它绝对化。人无完人,公平正义也有其过程。
欧美国家在实现公平正义的康庄大道上的确一路领先。也许,他们曾有过君主的暴政,也有过起义和革命;但是,自由,平等,人权,博爱的理念常驻民心。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欧美人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法律体系建设,不断地进行权力的监督和抗衡,让当权者不敢用“民主”来打民主,不敢用“人民”来压人民。政治上的“虎妈”也许可以造出一个天才,但是却同时可以造出十万个奴才和一百万个蠢才。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充满了聪明而又没有公德心的优秀奴才时,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就真的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筑成新的长城”了。
孙中山就是武则天和慈禧这类“虎妈”的克星。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以及辛亥革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