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道同则相为谋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3-25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2011年3月25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纪念辛亥革命,道同则相为谋作者:吴毅峰(2011年3月25日)& ,纪念辛亥革命,道同则相为谋 [投稿],

纪念辛亥革命,道同则相为谋

作者:吴毅峰(2011年3月25日)

         3月25日,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郭锡龄代表广东省辛亥革后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办向社会通报了有关纪念活动的安排情况。3月17日,武汉武昌区也启动了纪念“辛亥首义100周年”的工作。两个城市无疑在积极筹备今年的纪念活动方面都是卯足了劲要把它做好的。

        武汉方面使用了“辛亥首义”的名词,同时认定武汉是“作为辛亥革命第一枪打响之地”(武汉新闻网,2011年3月17日)。可是,在郭锡龄的讲话中,他“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当年的辛亥革命是以“三二九”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打响的第一枪作为发端,以10月10日武昌起义获得成功作为标志的。广州市方面没有使用或承认“辛亥首义”这一个名词。

        于是,纪念活动还没有正式开幕,武汉和广州已经再次掐了起来。这不禁又让人想起了社会上以及孙中山的后代关于孙中山祖籍地的长期争执。“慎终追远”当然是一件很有传统意义的事情;可是,已经在广东生活了几百年的孙中山家族难道真的需要去查证自己的祖先是河南来的客家人,还是土生土长的广府人吗?如果真的有必要,那么为什么不但历史学家搞不清楚,连孙家的子孙后代也无法统一看法呢?现代的科技如此先进,难道无法解决一位“中华民国国父”的基因鉴定吗?再说了,有人听过关于华盛顿祖籍地纠纷报道吗?完全没有啊!

         当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也曾有所谓“第一枪”的争论。当外国侵略者已经长期驻扎在自己领土上为非作歹,最后经过日本人的精心设计,双方发生了火拼,然后日本侵略军向民国首都南京长驱直入,造成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这个背景之下,争论第一枪有正面意义吗?美国的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美国人争论过第一枪谁打的吗?

        在风雨飘摇的1911年,全中国各种抗争和暴动事件不断。所谓的“辛亥革命”应该不只是指“武昌起义”这一次暴动,因为当时是在情况很危急的条件下匆忙起事的。由于“武昌起义”最后意外地成功了,所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言时提到“武昌首义”的说法。在中华文化中,人们对于“第一”和“首次”的崇拜有时真的到了十分感性的地步。

        如果认真说起来,“中华民国”对于“辛亥革命”的一些细节应该有更为系统的研究才对,因为“辛亥革命”的结果导致建立了“中华民国”。可是,如今的台湾几乎不再提及“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这两个词汇,而是用“建国百年”来取代。两岸和平统一任重道远。

        人们不禁要问,大陆为什么要纪念“辛亥百年”呢?台湾又为什么要庆祝“建国百年”呢?认真讲起来,两岸的核心思路是一样的,也就是“振兴中华”。马英九2011年的元旦社论就是以《壮大台湾,振兴中华》为标题的。如果“振兴中华”是两岸共同的愿景的话,那么双方就有了共同努力的方向。只要目标是正确的,那么“两万五千里长征”就一定可以到达。

        不过,大陆的政协为什么无法协调历史学家进行一次会商,然后共同提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讲法呢?如果大陆自己掐起来,怎么能告诉台湾人,以后统一了,两岸不会互相扯皮呢?在两岸尚未统一的今天,争执一个或两个“第一”又能带来什么样的正面效益和负面的“笑”益呢?如果兄弟要祭祖,却无法认同对方的说法,那祭祀活动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

        纪念辛亥革命,道同则相为谋。希望武汉方面和广州方面以两岸大局为重,不要再争执了。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