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不是愚人节
辛亥革命网 2011-03-2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毅峰 查看:
西方人平时尽量不放肆地说谎,所以把大部分谎言留到了“愚人节”;东方人平时尽量不放肆地说真话,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有“愚人节”。东方充满了聪明人的同时,也充满了愚人。
在东方文化中,大智若愚。一般来说,一个胸有成竹的人可能沉得住气,也可能沉不住气。那些沉得住气的人就是大智若愚的高人。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愚公肯定就是个大智若愚者。
之所以说愚公是大智若愚者,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目标——推翻眼前的大山。从这个意义上讲,孙中山就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愚公”,因为他看得到眼前的“三座大山”,也与信心和勇气。
孙中山的勇气来自于他的中西文化交汇。一个生活在腐朽的满清劣政晚期的为人一定有他的智慧和勇气。而这些智慧和勇气来源于一个信念,那就是在中华大地上推行他的“三民主义”。
平心而论,“三民主义”就是从林肯那里学来的;不过,它加入了中华特色,那就是“民族主义”。美国人有一部分是印第安土著,另有更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欧洲的移民。中华民族不一样;因为它的核心族群是汉族,然后被许多的少数民族所环绕着。民族的融合是一个很艰困、很漫长的过程。可是,一旦一个民族有了一个自尊感,那就犹如一个人有了精神容颜。
没有精神容颜的人就会显得比较苍白;可是,如果精神容颜过于红润,那极有可能是得了高血压症。高血压患者容易头昏,容易脑胀,容易头重脚轻。有极端民族情结者也有如此症状。
孙中山所提倡的“民族主义”其实并不是“极端民族主义”,而是“民族爱护主义”,也就是懂得爱护自己民族的尊严,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去伤害自己的民族,更不要用它来换钱花。
只可惜,历史上就有很多人是用民族利益来换取自己个人利益的,比如袁世凯。当年的“冤大头”(袁大头)为了换取日本人的支持,就签订了卖国的“中日21条”。话又讲回来,历史上难道只是袁世凯一个人卖国求利吗?肯定不止,只不过历史书经常重写,看不到真面目。
人如果在头上戴着面具去开舞会,那是西方的鬼节“万圣节”。在“万圣节”这一天,人要扮成鬼。可是,在中原,有一个节日叫做“中元普渡节”,也就是在农历七月把鬼当成人来伺候,希望它们在酒足饭饱之后,不再出来晃悠,也不要再伤害无辜,殃及人世间普罗大众。
在人世间,鬼其实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比鬼还凶恶的那些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看上去像人,其实内心是鬼,而且是厉鬼。这些厉鬼没有人性,只有兽性;没有良知,只有卑鄙。这里似人似鬼的野兽时时刻刻都在讲着没有良心的假话,做着没有良心的恶行,猪狗不如。
辛亥革命发生之后,许多的人就是猪狗不如的人。这些人依靠手中的枪炮,把人民变成另一个主人的奴隶,变成了只懂得不顾廉耻地追逐利益的奴才。在封建王朝中,那些满嘴仁义道德,却干着男盗女娼勾当的人经常被称为达官显贵。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达官显贵就是带着鬼面具,说着鬼话的无耻小人而已。在历史书里,奴才经过时间的漂白经常变成历史名人。
孙中山不是一个奴才,而是一个经常被当成愚人节故事主人公的伟人——穿着西装,剪掉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