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学会有尊严地穿皮鞋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4-07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7日) 查看:
纪念辛亥革命,学会有尊严地穿皮鞋
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7日)
人,有贫富之别;但是,人的人格生而平等。这个观念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或者愿意认同。
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有一个很大区别是,西方人不忌讳谈到死亡;而东方人却视死如“龟”——缩头乌龟也,而不是长寿的龟(俗称为“鳌”)。在这种风俗的影响下,西方人的法理观和东方人也不一样——英美法系认同“无罪推论”,而大陆法系认同“有罪推论”。于是麻烦来了。
生活在中华文化圈,包括大陆和台湾,香港和澳门,人们会发现,人与人的交往总是充满猜忌,因为互相之间无法产生带有尊严和尊重的真正信任感。经常,从欧洲到了中国,人们就会发现欧洲人看人时眼睛正视,而非“认定对方似乎有罪”的那种斜视。这就是文化特色。
这并非某个人的错误,而是社会心理的缺陷。传统文化认为,人性本善;可是,经过了无数次社会的不诚信事件打击之后,许多人宁愿相信,人性变黑了,变恶了。欧洲人觉得中国人“怪异”(quirky Chinese mannerisms,2011年4月4日《中国日报》)。这种感觉也许是偏见,很多中国人也不知道,没有自我觉察;可是,它真的存在;况且,它也并非完全是一种偏见。
其实,中华文化是有高度的,在人文方面也是有自我高标准的。按照中华的标准,一个正常的人应该是“堂堂正正,落落大方”的状态。可是,如今的许多人不是这样子的;正相反,很多人“畏畏缩缩,猥猥琐琐”,比如已经被处决了的重庆文强以及广东中山前市长李启红。
重庆和中山都是伟大的城市,因为重庆有江姐,而中山有孙中山。可是,当渣子洞里革命者的鲜血还没有擦干之前,文强和他的狐朋狗友们就踏着革命烈士的鲜血在大肆敛财了;当人们正在思考如何向孙中山学习,振兴中华的时候,李启红却“一家子炒股,赚了1983万”(2011年4月7日《厦门日报》)。让人很痛心的巧合是,当天的《厦门日报》在刊登李启红受审的消息时,同一个版面刊登了两位已故的“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一个是毛岸英,另一位是江竹筠(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革命文艺形象“江姐”)。这种巧合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全世界都知道,军装是军威的体现,拥有法律规定的尊严;可是,在“辛亥武昌起义”的武汉,就有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但造假,而且售假。当国家七部委联合突查时,“当地官员又通风报信”,“热闹的市场突然人去店空”,“打假者成了售假者的保护伞”(2011年4月6日《厦门日报》)。根据2011年4月1日《中国日报》报道,2009年,李启红竟然是全中国10佳市长之一(Top ten mayors in China)。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这些人爱穿“囚”鞋?
其实,这些人在穿“囚”鞋之前穿的定是皮鞋,甚至是世界名牌的皮鞋。按理说,穿皮鞋的怕穿草鞋的,穿草鞋的怕不穿鞋的,不穿鞋的怕不要命的。难道,现如今那些穿皮鞋的也不要命了?的确,在目无法纪的人心目中,抢到就等于赚到。难怪,温家宝总理说,中国官员的腐败“触目惊心”(2011年4月7日新加坡《早报网》)。官员不要命,哪里还会在乎尊严?
当官员大量腐败的时候,社会上的刁民一定会多。当刁民很多的时候,社会的良知一定被践踏。当腐败的官员穿着锃亮的皮鞋践踏老百姓尊严的时候,孙中山和他的革命同志们已经在看着他们,无数有良知的善良老百姓也在看着他们,手中拿着铮亮的手铐在等着他们。在纪念“百年辛亥革命”之际,温家宝说,官场骄奢淫逸和好大喜功能导致“人亡政息”。当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