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学会感恩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4-07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7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纪念辛亥革命,学会感恩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7日)&nbs ,纪念辛亥革命,学会感恩 [投稿],

纪念辛亥革命,学会感恩

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7日)

 

        中西文化的差异有时不是用三言两语就能讲得清楚的;因此,必须就事论事,耐心分析问题。

        在欧美,人们总是不吝啬自己对他人的感激之情,不论是真的还是假的;可是,在东方社会里,人们总是很不习惯对别人表示感谢,甚至觉得表示感谢是见外的行为,等同于虚伪无礼。

        这就是人情社会的特征之一,也就是功利。在功利社会中,人们生活的准则并不是遵循“法理情”的次序,而是反过来遵循“情理法”的模式。在功利社会中,人们每一天忙忙碌碌地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关系网,以此来抵御随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机。关系网的用处就是进行人情交换。一个拥有庞大关系网的人就等于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通过运用自己的关系网来显示优越社会地位的原因,因为人情等于远期支票。

        久而久之,人们便不愿意,甚至会有意逃避感恩了,因为感恩等同于向人家签署远期支票,等于欠了人情债。传统农耕社会本来是依靠互相帮助来谋求生存空间的一种社会形态;可是,如果这种社会形态过于强调权力,金钱和武力的作用,很多人便会无助地处于人情债的债务人地位,结果也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许多尊严和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情债是高利贷。

        一个良好的社会形态其实是不能一切以金钱为核心来运作的;可是,传统的中华文化恰恰就是以金钱为核心在运行的社会形态,被称为“拜金”。平心而论,“拜金主义”对很多民族都有作用力,非中华文化独有。不过,由于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信仰危机凸现,法律尊严沦丧,礼仪礼貌缺失,“拜金主义”的危害也就显得特别的剧烈了。今天,北京有一位教授就口出狂言,声称“如果到40岁还没有赚到4000万元,就别说是我的学生”。这种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发泄无异于一个泼皮跑到街上大喊,如果你到40岁还没打过架就不是人一样。

        每个人的一生本质上就是一张资产负债表——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有流动负债和其它负债;最关键的是,要有资本。一个人的资本可以包括青春,体力,学历,资历,家庭背景,而最最重要的是诚信。一个人的诚信本身包括有一颗感恩的心。令人遗憾的现实是,许多人抛弃了诚信的同时,也抛弃了感恩的心。因此,许多人习惯于占人家便宜,甚至是侵占他人财物。

        过河拆桥就是许多人惯用的伎俩。这些人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总是可以摆出一副龟孙子的模样,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一旦目的达到,便翻脸不认人,得了便宜卖乖,甚至是以怨报德,恩将仇报。在这种情况下,心地善良的人只好以德报怨地生活,造成社会的极大不公。

        那些用各种方式取得权力,然后把帮过他的人一脚踢翻的人官员也数不胜数。根据报道,中国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往上爬,什么代价都可付出;一旦目的达到,又马上可以跳出阵地,把帮过他的人落下。可惜,刘志军最终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栽了。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如果要有尊严地站在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一点精神”。“辛亥革命”已经过去百年,很多人似乎还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中华”意味着“在精神上中庸客观;在物质上丰富华丽”。现在,很多人只顾追求物质上的奢华,却忘了精神上的高尚,包括感恩之心,让人很是唏嘘不已。面对当年用生命去为整个民族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先烈们的灵魂,不懂感恩的人其实就是精神迷失的人。人们不懂得感恩,真的说明,革命尚未成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