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历史 花费太昂贵(2)
辛亥革命网 2010-08-01 00:00 来源:侨报 作者:鲫鱼湖 查看:
奢侈庆典填补不了历史记忆的苍白
100年前,发端于武汉的那场革命,无疑是民族永恒的记忆。由此,这个国家驶上了共和的快车道;由此,万万计的同胞加速了觉醒与抗争。百年后,当辛亥革命渐行渐远,只化作历史书上那个熟悉而陌生的词汇时,我们自然要做些什么来追忆。只是,100年的岁月,用200多亿元在一年里去追思,未免太过奢侈。想必,鲜有人能安心接受这场昂贵的缅怀。
一个受人尊重的民族必须是不忘且铭记历史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辛亥革命自然需要纪念。理想状态下,对历史的回望,应该渗入日常的点滴。不仅在100周年、50周年、10周年……每一年、每一天,民众都有理由回首先辈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然而,“100年”是一个有魔力的数字。它勾连起公众对“历史上的今天”的回忆,且能让政府偿债——弥补平日里重视的不够,投入的不足。国人习惯于“临时性”回望,政府偏好“偿债式”纪念,这或许正是我们民族精神薪火传承不畅的症结。欲烧200多亿元筹备的庆典,无非是这种思维的又一衍生品。
“100年”之际,职能机构“偿债”,于“纪念”本身显然是无甚裨益。太过高调、不尽奢侈的200亿元,无疑突破了民众对一场纪念活动花费的心理底线。国人往往基于一种“比较逻辑”进行思考,这甚至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多人饥无饱、居无所、病无医,花200亿元办一场庆典实在浪费”,但事实上,这种比较本身意义无多。保障民生与传承文化同为政府职能,难说该谁先谁后,孰重孰轻!
问题的关键或许并不在于200多亿元的绝对值之巨,而是这种“爆发式”的纪念庆典,填补不了日常性的苍白。历史的荣光,实乃无价。为了铭记,200多亿元固然值得花。但更合理的做法是,常态性地投入,建构起民众的历史情怀和追忆习惯。
转自红网
文/然玉
支持派:
●200亿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庆典,同时也是改善城市面貌、改善出行条件的系列工程。对一个特大城市来讲,200亿元投下去并不多。——广东网民岭南飞虎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具有划时代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筹备辛亥革命100周年庆典并不比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意义小。——武汉网民abc
反对派:
●我所要呼吁的仅仅是一场透明公开的听证会,辛亥革命百年庆要不要花这么多钱?老百姓同意,我无话可说;老百姓不同意,政府就不能逆历史潮流而行,独断专行!
——montreal2004@sohu
搜狐财经社区
●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对于搞庆典这件事,我改编一下中山先生的话,“人民尚未富裕,同志勿乱花钱”。——L2000
新浪网
●当当权者可以随意挥霍纳税人的钱,而不向纳税人负责时,纪念所谓的共和便成了黑色幽默。
——潮汕老农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