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3)

辛亥革命网 2010-08-06 00: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金冲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这段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台阶。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

  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一个宏伟而艰巨的目标,决不是靠一两次革命冲击就能实现的,也不可能在一两代人手里完成。

  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共和国,照搬了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模式。许多人兴高采烈,把事情想得很简单,以为民主共和国既经成立,人民生活在优良政治之下,进步一定很快,种种根本改革都将顺利实现。可是,事实却使人大失所望:普选徒具形式;多党制成了拉帮结派,党同伐异;议会里大多是一些政客在那里吵吵嚷嚷,争权夺利;国民党在大选中取得国会议席中的大多数,但对国民党的实际作用却很少裨益。热切的期望,得到的却是冰冷的回报。等到袁世凯代表的旧势力作好了准备,突然猛扑过来,就连那些形式上的东西也被抛到九霄云外。种瓜得豆,这真是创业者始料不及的。

  但是,历史不会在此停步不前。在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面前,旧的路走不通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便不能不开始新的探索,寻找新的出路。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大体上有两种:年长的大多参加过辛亥革命,并且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如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朱德等;陈独秀虽然没有参加同盟会,但同样积极地投身辛亥革命,并且担任过独立不久的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年轻一些的大多也受到这次革命的深刻影响,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

  林伯渠描述了自己在辛亥革命后的思想历程:"从同盟会起到民国成立后十年中,自己亲自参加了每个阶段的民族民主的革命斗争,经过了多少的挫折失败,也流尽无数志士的鲜血,然而反动势力仍然是此起彼伏地统治着中国,政局的澄清总是那样遥远无期。虽然对于造成这种形势的真正原因还不完全了解,但总觉得不能再重复过去所走的路,应该从痛苦的经验中摸索出一条新路?他又说:"从自身的经历中,也体验到一个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他所走向的是共产主义的道路。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的经验中,发现了这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由上可见,早期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几乎都受过辛亥革命风暴的洗礼和激励,成为他们投身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起点;随后,又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接受了教训,看到它存在的严重弱点,认识到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不可能的,必须寻找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继续向前走。他们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帮助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走到工人和农民中间去,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脚踏实地地开始新的斗争,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找到了足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终于领导人民取得了辉煌胜利。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