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使天津成为“中国北部政治运动中心”
辛亥革命网 2010-10-11 00:00 来源:天津网 作者:杨大辛 查看:
北站
曹家花园
佛照楼
广东会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在同盟会的革命党人影响下,举行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各地纷纷响应。迅速扩展为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天津革命党人也积极行动,准备在天津举行起义,给垂死挣扎的清王朝以致命的打击。
天津在辛亥革命时期,是北方革命的一个重要据点,天津地区的革命势力甚为活跃,一度成为“中国北部政治运动的中心”。
当年,拥有五十多万人口的北方重镇,仍在清政府的反动控制之下。天津的趋势如何,举足轻重。在这里,崛兴的革命力量面临的重大任务是,支援南方斗争,扩大革命声势,向封建王朝展开一场犁庭扫穴的斗争!
早在1908年,孙中山就曾派廖仲恺北上天津,与法国社会党人取得联系,以争取国际正义人士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赞助。转年,孙中山再次派廖仲恺北上,途经天津去东北进行活动。同盟会组织在北方开展革命活动的时间也比较早,据刘仙洲的回忆,蠡县人陈幼云1903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参加了同盟会,1906年从日本弘文学院毕业回国以后,积极着手组织同盟会河北支部。陈幼云在保定发展了不少革命青年入盟,并派往各地进行活动。1909 年,保定的一些青年学生联络北京、天津共同发起建立“共和会”的组织。它是在同盟会河北支部直接影响下的外围组织。发起人是保定农业学堂的胡新三(后改名为鄂公)、熊得山等。共和会于1909年11月间在保定莲池书院召开了筹备会成立会,参加者除北京、天津、保定等地的代表外,还有第六镇的爱国士兵。筹备会通过了共和会简章,以“推翻满清专制”、“建立共和民国”、“融和种族界限”、“发展全国实业”为宗旨。转年5月16日在保定西南郊外正式举行了成立大会,天津代表覃秉清、江元吉、龚善支参加。大会对开展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及建立各地分会、支部组织等,都作了部署。共和会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京、津、保等地的革命斗争。共和会号召青年学生“断发”,即剪去清朝统治的标志——辫子,一时成为革命风尚。
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人也秘密筹划在天津举行武装起义。
1912年1月初,胡鄂公从天津经秦皇岛乘船南下,10日抵上海后,曾与沪军都督陈其美会晤。陈告诉胡:孙中山正在积极规划北伐,希望北方采取武装行动加以配合。胡到达南京后,偕陆军总长黄兴到总统府谒见孙中山,孙明确表示:“北方革命运动,固重于目前一切也。”并当场命黄兴从陆军部拨给北方经费二十万元。很明显,孙中山是寄希望于北方的武装起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