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辛亥百壶》的文化现象(2)

辛亥革命网 2015-10-20 10:58 来源:中国网 作者:中国网 查看: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辛亥百壶》,它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近代中华文化的信息——体现辛亥革命精神的孙中山先生百句箴言,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辛亥百壶》澳门展开幕式

  五、2013年12月19日—22日,在庆祝澳门回归十四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应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台湾事务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办事处、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澳门会展中心的指导与邀请,《辛亥百壶》于在澳门会展中心隆重展出;同步,赠送于台湾孙中山纪念馆的《辛亥百壶》也在台湾新北市莺歌陶博馆隆重展出;

  六、2015年3月31日,在江苏省宜兴丁山国际酒店举行了隆重的《辛亥百壶》艺术价值评估会。参加本次《辛亥百壶》艺术价值评估会评估单位及专家组成员: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签定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毛国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玉林、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建伟、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群、高级工艺美术师毛志健、高级工艺美术师顾勤、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首任馆长,紫砂文化研究会长时順华。

《辛亥百壶》艺术价值评估会现场

  评估会专家在现场逐壶审视了《辛亥百壶》及审阅了相关资料后,经过认真讨论,形成了《辛亥百壶》价值评估书。评估书认定:《辛亥百壶》从目前看,经济价值不低于人民币贰仟万元至贰仟捌佰万元。但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书画艺术、紫砂艺术价值出发,评估书特别强调:《辛亥百壶》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从长远看不可限量。

  宜兴紫砂史上前无古人的创举

  重大的历史题材、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宜兴百名紫砂名家、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百名书画名家及当代著名篆刻艺术家共同联合创作,这在宜兴上千年的紫砂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一大创举!

  从宜兴的紫砂史来看,紫砂之所以在宋明成壶,主要是由于饮茶方式的改进,宁五朱权将传统的“饼茶”生产改成简化的“散茶”,也就使得长期以来的“煎煮法”变为“论饮法”,即冲泡饮用。紫砂壶应运而生后,其所体现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且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同时,紫砂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是其他陶瓷品类无法相比的,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宜兴紫砂壶,以其独有的使用功能,完美的欣赏功能集中体现了它的价值所在。

  而“文化壶”的产生与发展,则让紫砂壶跳出了“使用价值、造型艺术、欣赏功能”这一范畴。据悉,真正赋予宜兴紫砂壶“文化壶”概念并流传至今且有据可查的,是“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他把金石、书画、诗词与造壶工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创作了一种独特而成熟的紫砂壶艺术风格,开创了文学书画篆刻与壶艺完美结合的先河,创造了独特的壶艺风格,曼生壶在壶史上留下“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经典名言。

  可以看出,“文化壶”的基本特征是两种文化携手,两个符号联姻产生了互动与交流。”文化壶”的创意与实践发展至今,已经从比较单一的功能转向为一个多功能的具体创作,不仅可以在“一个点”上取得喜闻乐见的新气象,出现了提升紫砂壶文化、欣赏、收藏、艺术价值的品牌符号、文化符号……

  纵观古今,文化现象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是群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它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每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相应的文化背景,脱离时代的超社会现象是不存在的。文化不同,其文化标志符号也不同,“文化壶”、《辛亥百壶》的文化及其现象也是如此。

  从创意的探索和艺术的实践来看,《辛亥百壶》是“文化壶”理念和实践在特定历史事件、弘扬民族精神、多种高端艺术相结合领域的拓展与提升。

  《辛亥百壶》的创意直接是民族的、精神的、多种高端艺术相结合的多向文化交流,心灵互动沟通,用社会大众喜爱的紫砂壶作为文化载体和艺术形式,其创意的思维基点,是用诸多元素汇聚于一点,形成了对百年历史的反省和对话,充分展现、昭示两岸同胞对同根同源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抒发,同时也在我们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史上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社会层面提升了整个宜兴紫砂行业的整体规格与形象。

中:《辛亥百壶》总策划、出品人黄明先生

  作为《辛亥百壶》在大陆的保管者、总策划、出品人黄明先生说:“在辛亥革命105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有理由相信,诞生于2011年的孪生兄弟《辛亥百壶》同室相聚、同台亮相的时机定会到来,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梦”终将会实现。我及整个团队清楚的记得,《辛亥百壶》在台湾展出期间,一位台湾高层人士曾说:“我们台湾人用闽南语念“壶”和“福”是同一个音,“壶”即是“福”,“福”亦是“壶”,非常感谢你们给我们送来了如此珍贵的100个“福”(指《辛亥百壶》)。它不仅仅凝聚了我们策划团队、百名西泠印社社员为主体的百名书画名家、百名宜兴制壶名师们的深深寄托,更是两岸同胞和遍布全世界的中华儿女所乐见的,也是创意制作《辛亥百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