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木 |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2)

辛亥革命网 2020-04-17 22:47 来源:察网 作者:朱佳木 查看: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全世界庄严宣示: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今后,中国在前进征途上将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还要看到,为了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权责,尝试组建国有资本的运营公司、投资公司,对国有资本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确实存在化公为私、化大公为小公,导致国有即全民所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但改革的出发点、主流和客观效果,都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另外,自从改革以来,有关部门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采取提高国有资本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和职务消费等措施,逐渐堵塞住了国有即全民所有资产在改革中流失的各种渠道,增加了国有资产对国家的贡献。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并且积极吸收他们中间有代表性的优秀分子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但绝不允许私人资本形成任何形式的政治组织,绝不允许他们染指国家政权。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3]】

  这个观点来自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说明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包括它的政党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而不实行多党轮流执政,军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而不搞“国家化”,这一切的最深刻根源,都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经济制度决定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内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并且不允许有任何政治力量破坏这种利益的根本一致性。所以,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只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会有不同利益的矛盾,但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这种矛盾不能发展到根本利害冲突的程度,也不允许有与人民根本利益相对立的利益集团存在,更不允许这种利益集团组织政党,同代表最大多数人民整体利益的共产党相互竞争、轮流执政。新中国成立之初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当时代表的虽然是各民主阶级的利益,但当中国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之后,便不再是各民主阶级的代表,而是工商界、知识界中一部分人的代表,并且,这部分人的利益又是与占人口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根本一致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种政党制度符合中国实际,对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具有极大优越性。

  一些人之所以总认为坚持共产党领导“不民主”,原因在于他们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竞选和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当成了“普世价值”,拿来作为衡量别国政治制度是否民主的检验标准。然而,现在就连西方学者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那种制度只不过是以金钱为后盾的利益集团尤其是垄断财团愚弄选民的把戏,对于大多数选民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社会主义民主当然也有选举,但是,在我国,更重要的民主形式,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性的深入群众走访,下基层考察调研,同各行各业的群众座谈,和不同阶层的代表相互协商,以及接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等等。通过这些形式,使执政党保持与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及时听到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声音,从而保证政策和决策能从占人口大多数的群众利益出发,能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但绝不允许各级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允许党政干部及其家属买卖股票和委托金融机构理财,但县处级以上干部买卖的每只股票每个理财产品,必须在年终的个人事项报告书中如实填写买入价格和收益;允许并鼓励党政干部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但绝不允许违反规定出入私人会所,同民营企业家之间进行权钱交易、利益输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