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

辛亥革命网 2021-07-01 16:28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 查看:

今天,走过百年风雨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信心满怀:“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思想火炬

  中国共产党高举真理旗帜、勇于求索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2017年金秋十月,一个收获的季节。

  “通过!”

  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出席党的十九大的代表庄严表决,一致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

  诗人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翻开风雷激荡的百年乐章,每在历史抉择的关头,总伴随着理论的飞跃。

  打开最新版《共产党宣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其在各国出版撰写的7篇序言。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两位伟人不断向世人提醒:“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湖南长沙,湘江之畔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里,挂着一幅“实事求是”匾额。

  100多年前,意气风发的青年毛泽东常在此流连,思索“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方法。

  2020年9月17日下午,细雨绵绵,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讲堂前,总书记撑着伞,望着檐上的同一幅匾额,久久凝思:

  “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从枪杆子里出政权到把支部建在连上,从工农武装割据到农村包围城市……“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各族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指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支持推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发展,到兴办经济特区;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以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带领一个差点“被开除球籍”的国家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奇迹”。

  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

  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随着劳动力、土地、市场等资源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中国GDP增速不断减缓。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雾霾频现,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三期叠加”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点亮思想的火种。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明确提出“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从以新常态重塑中国经济发展大逻辑,到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动力、结构、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理念一变天地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约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约60%,全球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上升至14位……中国经济向着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有后劲的高质量发展转变。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漓江,从杨堤码头登船,顺江而下。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展现出漓江治理重生之后的景象。

  曾几何时,污水排入、非法采砂、网箱养鱼等,让漓江“失绿”,甲天下的山水遭受破坏。如今,通过全面“治乱、治水、治山、治本”,漓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

  “你们在这里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呵护好这里的美丽山水,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一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当地负责同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破解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看似两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一锤定音明确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扭住不放严惩秦岭北麓违建别墅、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木里矿区非法采煤等事件;从雷厉风行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史上最严中央环保督察,到深谋远虑设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思想的火炬,照耀新的时代——

  以“中国梦”“四个自信”凝聚团结奋斗伟力,以“五位一体”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以“四个全面”协调推进战略布局,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长治久安制度根基,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在变局之中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立时代之潮头、应时代之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指引中华民族大踏步迈向伟大复兴。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所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时又都具有鲜明的独创性,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为开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而产生。它们连接起来,构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创新之路。”党史专家李忠杰说。

  人民江山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凝聚起共创伟业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上世纪30年代曾在陕北采访4个月写出《红星照耀中国》的埃德加·斯诺回答:中国共产党总能从大多数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

  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8年实现9899万人口脱贫,每分钟脱贫20多人。惊奇之余,国际社会又发出同样的疑问。

  2021年春,美国人聂子瑞沿着斯诺足迹重访陕北。南泥湾村,76岁老党员侯秀珍的两把镢头令他难忘——

  一把是侯秀珍公公刘宝斋的。80年前,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垦荒,副连长刘宝斋和战友用树枝搭草棚,一手镢头一手枪,在荆棘遍野中开垦出“陕北江南”;

  一把是侯秀珍自己的。20多年前,这位没上过几天学的村干部带领村民修路建学校,扛着一把镢头,把不毛荒山变成葱绿山岭,如今全村脱贫奔小康。

  两把老镢头,一颗为民心。

  “我和当年斯诺看到的一样:共产党人总是为人民着想,总能激起人民的巨大能量。”聂子瑞说。

  人民的力量有多大?

  江西赣南,于都河畔静悄悄。

  1934年10月17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渡河长征。

  30万于都人共同守着这重大秘密:是夜,百姓扛着门板、床板甚至寿材,划着渔船为红军架桥;清早拆桥隐匿,一切恢复原样。反复4天,直至全部红军渡河,敌人竟然始终毫无察觉。

  一起渡河的还有数万于都子弟。新中国成立时,活着回来的只有277人。

  毛泽东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百年来路,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

  1949年4月20日夜,渡江战役打响,已将沿江船只抢砸烧毁的国民党军队万万没想到,2万多名船工拖出藏在芦苇中、沉入江底的渔船,冒死运送解放军过江。

  枪林弹雨中,一个瘦小身影奋力划桨,子弹打中手臂血流如注,她咬紧牙关划啊划啊……她叫马毛姐,年仅14岁,是年龄最小的船工。

  马毛姐是童养媳,共产党救了她。如今86岁高龄的她回忆当初,话语朴实:“把解放军送过江,让穷人都过上好日子!”

  当年,蒋介石在南京宣称,谁控制了北平、上海、广州等城市,谁就控制了中国;毛泽东在井冈山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

  珠江两岸,繁华似锦。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掩映在高楼之下。

  1926年,毛泽东曾在讲习所任所长,培养了300多名学员,他们奔赴各地领导农民运动。

  仿佛是巧合——

  讲习所内展示的红色锦旗依旧赫然:“农为党本”。按当时体例从右向左书写的四个大字,今天从左向右读来就是“本党为农”。

  也是一种昭示——

  讲习所对岸的广东机器工会礼堂里,1922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于是,珠江两岸,一手为农,一手为工,那些曾被称为“草民”的人,集结在共产党旗帜下,干出了改天换地的大事。

  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总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共产党人用生命捍卫人民——

  1934年10月,贵州石阡困牛山上,敌军把百姓抓来当“肉盾”,无路可退的红军喊出: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当俘虏。不到20岁的陈世荣吹响冲锋号,与上百名战友砸烂枪支,纵身跳崖……

  共产党人用铁的纪律赢得人民——

  1948年秋,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来到锦州。梯子沟村老书记何清泉回忆:“当时家里房前屋后都种着苹果,解放军不摘树上的苹果,掉在地上的也不拿一个。”

  共产党人把权力交给人民——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几千年王朝的“家天下”,变成了亿万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国家”。

  为2亿多农民工代言!2008年,胡小燕等3人成为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如今45名农民工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越来越多基层代表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让民意直通中南海!2020年8月,内蒙古达拉特旗,当蒲圪卜村干部李电波以网名“云帆”留下发展“互助性养老”的建议,他未曾想到会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并化为规划纲要的具体举措。

  共产党人用真情护佑人民——

  那是人民至上的众志成城。面对疫情,党中央一声令下,4.26万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牺牲医务人员中党员超七成。

  那是生命至上的全力以赴。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放弃。

  人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

  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