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研究再思考(2)
辛亥革命网 2013-11-15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黄顺力 查看:
4. 孙中山研究必须建立在坚实、可靠、丰富、多元的资料基础之上。
孙中山研究需要建立在基本史实、史料的挖掘、整理和分析上,这是孙中山研究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以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会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海峡两岸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海外学界,包括日本、美国、德国,以及东南亚各国学界的交流与合作,逐步达成研究资源的共享和信息互通,将孙中山研究推向新的阶段,达到新的水平。
研究领域的拓展
近百年来孙中山研究可以说涉及的领域和范畴已相当广泛,但也不是说没有拓展的余地。在这方面,笔者认为有几点可以深入思考:
1. 孙中山法制思想的研究。
孙中山民主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法制思想、法制观念、法制意识是非常突出的。“取法乎上”,研究孙中山的法制思想对我们现在及将来有非常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也一定会有极重要的启迪。孙中山法制思想这一研究领域也一定大有可为。
2. 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再研究。
有关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了,去年广东学者王杰出版的新作《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见解独到,逻辑缜密,以“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另辟蹊径,可谓别开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的新局面。笔者认为,如果能将孙中山的民生思想与近代中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引进与传播联系起来考察,将孙中山民生思想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实,以及政治家们力求解决民生问题的各种思考和治理方案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一定能进一步体察到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当代价值。
3.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再认识。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是他三民主义政纲中宣传最多、影响最大的思想,也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志士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最重要思想武器。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建立世界各民族平等相处的国际新秩序的确是任重而道远。因此重温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总结和继承孙中山以爱国主义为基点,以富强中国、提高民族素质为途径,以国际主义、和睦相处为视野,在国际交往中,既坚持地位平等,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又以和而不同的理念,积极构建和谐世界,促进民族主义思想的良性互动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时代课题,因此,这一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入同样相当重要。
4. 孙中山海洋思想的新探讨。
有关孙中山海洋思想的探讨至今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而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作为生长在一个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国度的世界级伟人,孙中山的海洋思想、海权思想、海洋战略思想都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近代以来,我们国家屡受外敌入侵,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就是15、16世纪以来从海洋空间的退缩开始的。孙中山生长于沿海地区,少年时“负笈外洋”,“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对海洋有切身的认识。在革命过程中,他认识到外国列强依靠海洋实力掠夺中国海洋权益的实质,提出:“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就立即在临时政府中设立了海军部。此后,在反对外国列强侵略中国海权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其海洋、海权和海洋战略思想,尤其在1922年提出的《实业计划》中将维护海洋权益、加强海防建设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大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我们也正朝着建设海洋大国、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前进,孙中山的海洋思想不仅顺应了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而且也符合我们国家当今的发展趋势。此一领域的研究应尽早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
此外,有关孙中山的道德思想、诚信思想等等,既保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将西方的现代意识、规范、法制观念等融于其中,力图锻造出新的思想道德和诚信体系等,都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紧密相关,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研究。
(作者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