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董碑”

辛亥革命网 2013-12-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建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近日,围绕余品绶老师关于为董必武“武汉大学校庆题词”立碑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学习与分析,然我不及余老师对武汉大学、对董老的一往深
 

  近日,围绕余品绶老师关于为董必武“武汉大学校庆题词”立碑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学习与分析,以期厘清以下三点:

  一、“题词”时间是在武汉大学校庆50周年,还是70周年。

  二、“题词”之中“菁菁者莪 曰专与红”,是“日”,还是“曰”。

  三、目前,武汉大学是否立过“董碑”。

  首先,“题词”时间是在武汉大学校庆50周年,还是70周年。

  其实,这个问题是因今年武汉大学建校100周年还是120周年之争而起。查阅董必武为武汉大学校庆题词手迹(复制件)落款“武汉大学五十周年纪念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董必武诗选》亦将“题词”收入,标题:纪念武汉大学五十周年一九六三年十一月。

  如今建校120周年之说已成定论,然余音未了。窃以为,若立 “董碑”,以“董必武1963年为武汉大学校庆题词”即可。

  其次,题词”之中“菁菁者莪 曰专与红”,“日”乎?“曰”乎?当时的《湖北日报》头版是“日专与红”。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董必武诗选》是“曰专与红”。查阅董必武为武汉大学校庆题词手迹(复制件),将“曰专与红”的“曰”字与其后的“学业日隆”“日”字仔细比对,应该是“曰”。当今“日”“曰”莫辨,屡见不鲜。

  至于武汉大学是否立过“董碑”的问题,我只能说四个字,似有似无。2008年建立于老斋舍顶路旁一组“武汉大学学科概况图谱”石碑,其中一通择“题词”部分“珞珈之山 东湖之水 山高水长 流风甚美 董必武题”,若隐若现于花木之中,幸2013年樱花烂漫之时偶然发现,摄于镜中。(见文后图集)

  结语,遵余老师嘱,关于“董碑”的作业草草完成。然我不及余老师对武汉大学、对董老的一往深情,余老师有12分,我不及老师7、8分。

  对余老师“董碑矗立校园”之议,赞,赞,赞!

  附:

  1、董必武为武汉大学校庆题词手迹(复制件),2013年12月摄影于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现为校史馆。(见文后图集)

  2、中共“一大”代表与武汉大学图,2013年12月摄影于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现为校史馆。(见文后图集)

  武汉大学,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与中共“一大”代表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的李汉俊、陈潭秋、李达、董必武、周佛海等,都曾在武大前身的武昌高师、武昌中山大学等工作或学习。

  武汉大学曾经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场所,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中共“五大”开幕式、共青团“四大”也在武昌高师附小召开。在陈潭秋的影响下,武昌高师和高师附小有一批进步教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武汉地区较早的一批共产党员。武昌高师附小一时成为革命力量的重要阵地,董必武说:“有一个时期简直成了湖北革命运动的指挥机关”。

  3、董必武与武汉大学。

  1927年4月27日,董必武在武昌高师附小小礼堂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7年10月,董必武应武汉大学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抗日问题研究会的邀请,到武大学生大礼堂为全校师生作了《独立自主,发展游击战争》的讲演。在讲演中,董老积极宣传中共关于独立自主地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精神,鼓励师生走抗日救国的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董必武对武大非常关心。1963年,武汉大学举行校庆,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专电发来《题词》祝贺。

  1964年11月3日,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偕王后一行到武汉访问,董必武副主席陪同到汉。在汉期间,他陪同客人参观了武汉大学,重访了离别近三十年的珞珈山。

  董必武从小跟随教私塾的父亲和叔父读书,18岁考中秀才,写得一手好诗。据统计,董老一生留下的诗作达1000余首。

  《董必武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第一版)共收董老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诗稿一百八十四题,三百首。《1963年为武汉大学校庆题词》收录其中。(见文后图集)

  本人才疏学浅,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网友批评指正。

2013-12-17

  (编者按:本文作者刘建林,男,武汉市人。中共党员,现任辛亥革命网编审。)

  相关图集:

  董必武与武汉大学

  相关文章:

  董碑矗立校园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