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留日学生期刊(3)
辛亥革命网 2018-09-12 08:59 来源:新闻春秋 作者:谷长岭 叶凤美 查看:
从该表可以看出,留日学生是从1900年开始出版期刊的,④1900年、1901年、1902年各出了两种;1903年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达11种;1904年和1905年有所回落,分别为7种、6种;1906年起出现了第二次高潮,达11种;并于1907年达到顶点,为25种;1908年有所减少,但仍然高达14种;1909年至1911年继续减少,分别为7种、7种和3种。如果从各年实际保有的种数来看,则大约为:1900年2种,1901年4种,1902年3种,1903年12种,1904年11种,1905年8种,1906年14种,1907年32种,1908年24种,1909年10种,1910年11种,1911年8种(见图1)。各年的增减,主要和留日学生人数的增减相关,如1903年留日学生由1902年的570多人增加到约1300人,1906年和1907年留日学生又由每年数千猛增到每年上万人,1909年降至3000人。⑤此外,留日学生团体的成立和国内报刊的发展也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1908年后留日学生期刊的减少,除了因留日学生人数减少外,还因为不少留日学生回国后纷纷办报,国内的报刊已经发展了起来。
如果划分阶段,则1900年至1902年为起步阶段,1903年至1908年为活跃阶段,1909年至1911年为相对减少阶段。
辛亥革命时期留日学生期刊的特点
和其他种类报刊相比,辛亥革命时期留日学生期刊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在出版方面:一,这些期刊都是以留学生团体或杂志社的名义出版的,⑥有的还自称“机关报”,由留学生课余自愿编撰,是同人刊物、学生刊物。二,由于留日学生主要集中在日本东京,故绝大多数(92种)是在东京出版的。三,由于是课余办刊,财力又有限,再加上书册式杂志可以像书籍一样在一段较长时间里辗转传阅,所以,留日学生所办的均为杂志,没有报纸;除《衡报》等外,多为近似大32开、16开大小的书册式,多为有图画、论说、各学科知识、时事及时评、文艺等栏目的综合性月刊。四,由于经费支绌,办刊骨干流动性大,再加上清政府和日本当局的压制,这些期刊大多出版时间不长,多数只存续了一年半载,有20余种只出了一两期,超过一年的仅约有9种。由于言论激烈,还至少有6种是被日方查禁或被迫停刊的。五,除了在日本、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发行外,多数期刊主要向国内发行,在海外和国内多地设有代派处。如《湖北学生界》除在武昌、上海、日本横滨分设总发行所外,在上述三地和北京、天津、湖南、浙江、江西、四川、江苏、广东、山西、直隶等地设立了30多个代派处。六,版面编排已经普遍栏目化,而且摈弃了国内报刊首设“谕旨”、“章奏”的陈规,栏目多,内容新,走在了国内报刊的前面。七,因为大都是在日本印刷的,所以封面、版式、用纸和装订等都告别了线装书式而采洋式,不少在扉页刊有照片(以静态的人像、景观、事件场景为主)或图画,其中有的是彩色的,在出版业务现代化方面也领先于国内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