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预备立宪引爆的吗

辛亥革命网 2014-03-17 00: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王也扬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不是仅仅由孙中山等体制外的革命派搞成功的,而是体制内的立宪派与体制外的革命派合流、合力而为,甚至前者所起的作用不比后者

立宪派创立报刊、设立社团、发起请愿运动,推动预备立宪的进程。这是1906年在上海创办的《预备立宪官话报》。

  关于辛亥革命研究,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认为:当年清政府已经启动了“新政”,改革的力度超过了戊戌维新,是“开明专制”的不错局面,可是恰遇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的胜利引起了中国国内要求仿行日本君主立宪的呼声,清政府被迫宣布“预备立宪”,这个口子一开,便堵不住了大厦崩溃的“多米诺骨牌”,最后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笔者觉得,这种说法里面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地方,需要把史实弄清楚。

  首先应该肯定,辛亥革命不是仅仅由孙中山等体制外的革命派搞成功的,而是体制内的立宪派与体制外的革命派合流、合力而为,甚至前者所起的作用不比后者小,这在史学界已经成了共识。比如,侯宜杰《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和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两书,史料翔实,立论持之有故,都比较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与立宪运动之间的关系。

  “开国会,定宪法”(郑观应语),本是中国近代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早在洋务运动时期,有识之士就感觉到了中国的落后不仅在器物层面,冯桂芬说“人尽其才不如人”、“君民不隔不如人”,这说的都是制度层面的问题。戊戌维新中,康有为上书皇帝建言“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正式提出了君主立宪的政治改革主张。只是后来由于阻力太大,才未排上日程。庚子国祸后,慈禧表示懊悔,复推新政,有继续维新未竟事业的意思。新政中开办的新式学堂,在课本上公开提出:“立国之本,在于法律。立宪之国,法律为国民所共认”。这说明,“立宪”的社会舆论在当时已经相当广泛,它并不是仅仅因为日俄战争而突然冒出来的一个政治主张。当然,日俄战争中君主立宪的小国日本打败了君主专制的大国俄罗斯,更使“立宪”增加了强有力的由头,其呼声在中国愈加高涨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