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研究的新收获

辛亥革命网 2014-03-17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蒙光励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最近北京西苑出版社推出尚明轩教授的《宋庆龄研究论丛》(以下简称《论丛》),收入作者近30年来所发表的17篇文章,计30万字,无疑是一部难得

宋庆龄研究的新收获

—— 尚明轩著《宋庆龄研究论丛》读后

  最近北京西苑出版社推出尚明轩教授的《宋庆龄研究论丛》(以下简称《论丛》),收入作者近30年来所发表的17篇文章,计30万字,无疑是一部难得的优秀著述。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力,犀利的笔锋,深沉的思考,把宋庆龄研究推进一个新阶段,给人启迪,引人思考。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那么《论丛》新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选题新。收入《论丛》的文章中,有些是开拓性的论文。如《宋庆龄与何香凝论》就是一篇填补空白的佳作。宋庆龄和何香凝从1914年在日本东京相识,在近60年的风雨征程中,她们彼此关心,互相砥砺,结成了情同姐妹的真挚友谊。尤其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她们为坚持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得到了共产党人的赞扬,也赢得了全国各族同胞的爱戴,她们携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不顾身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佳话。在纪念宋庆龄诞辰100周年之际,尚明轩教授撰写这篇论文,参加“纪念宋庆龄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宣读,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后来该文发表在国家一级核心刊物《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4期。

  在这部论文集中,有些论文是挖掘新史料,经过爬疏梳理写就的,因而读来饶有新意。如《宋庆龄、陈友仁关系钩沉》一文,就是一篇材料新而且能够表现宋庆龄外柔内刚,是非分明性格的作品。1998年,尚教授到美国进行学术访问,他在一位老国民党人后裔寓所发现了一些珍贵的宋庆龄往来英文函札。其中,在宋庆龄与乔吉特1932年4月间的往来信札中,反映出宋庆龄与陈友仁夫妇间关系变化的曲折经历,从中可以看出宋庆龄的处事风格。陈友仁(1878-1944),曾任孙中山的外事顾问,英文秘书等职。大革命时期担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时人誉为革命外交家,他和宋庆龄同为北伐时期的国民党左派,战友情谊弥笃。但是1931年2月陈友仁从欧洲归国后,背叛了他信誓旦旦的诺言,和孙科、汪精卫等人搞在一起,并担任了广州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为此,宋庆龄决定与之绝交。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中,陈友仁夫妇一直在努力设法与宋庆龄取得联系,但她对他们根本不屑一顾,置之不理。后来,陈友仁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支持联共反蒋的政治行动,宋庆龄才和陈友仁达成和解。尚教授依据这批信函内容所写成的论文,颂扬了宋庆龄崇高的政治品德,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批史料所披露的内容,充分展现出宋庆龄侠骨柔肠的精神风貌,犹如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对她所赞扬的那样,她“外表是一朵柔美的花,内心却是一头力图冲破罗网的雄狮”。

  其二,视角新。过去史学界对研究宋庆龄的文章中,叙说她生平业绩者多,而对她思想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在《论丛》一书中,作者在《宋庆龄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宋庆龄政治思想的新起点》等一组论文中,以独特的视角对宋庆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于宋庆龄爱国思想的形成,过去学界一般特别强调孙中山对她的影响,而忽略家庭对她的熏陶。作者通过细致的考证,认定宋庆龄14岁赴美留学前,孙中山去上海宋嘉树家的次数甚少,由此得出“启迪宋庆龄爱国思想的第一个老师是宋嘉树”的结论,这无疑是颇有见地的。他正确地指出宋嘉树对宋庆龄的教诲“犹如细雨润物一样,滴滴渗入宋庆龄的心田。”在宋庆龄大学毕业之前,宋庆龄主要得益于宋嘉树的教导,间接受了孙中山的影响,是孙中山留给宋嘉树的影响移植在宋庆龄身上开花结果。这个观点是对宋庆龄爱国思想“来源说”的新突破。

  对于宋庆龄思想发展的轨迹,《论丛》一书也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作者认为1912年4月,宋庆龄在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校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一文,对辛亥革命进行热情的颂赞和祝福,是她的政治思想新发展的主要标志,表明了她的政治思想的重大转变;1931年11月,邓演达惨遭蒋介石所杀害,宋庆龄含泪写了《宋庆龄宣言》(即《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政治力量》),无情地揭露蒋介石国民党个人独裁残害革命者的罪恶行径,表明她将跟随共产党走的政治立场,标志着她的思想升华到新的高度。正是宋庆龄有着坚实的思想基础,所以,尽管在狂风暴雨中她依然屹立,诚如廖承志所说,“她艰苦奋斗,如千丈巨岩,顶着一浪高似一浪的冲击,在狂风暴雨中巍然屹立”。

  在宋庆龄生前,尚明轩教授曾就孙中山研究中若干疑难问题,请教过宋庆龄,并收到过她近十件热情的回函,是少数与宋庆龄有直接接触的学者之一。1980年元旦时,他还收到过宋庆龄寄来的贺年卡。但作为严谨的学者,作者不为尊者讳,不以情感代替科学,而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出宋庆龄的局限性和失误,这是难能可贵的。比如在《宋庆龄生平概论》一文中,尚教授指出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福建事变”,本来是反蒋中间势力的联合,提出联共、反蒋、抗日的政治主张,是进步性质的,但由于宋庆龄受中共“左倾”路线的影响,却把福建方面简单地称之为“军阀政客集团”,极力予以排斥,把这一复杂而进步的事件,视为国民党内部军阀政客集团“不顾民众的利益”,“为争夺地盘而进行的战争。”尚教授认为这显然是错误的。作者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尚明轩教授是在年过花甲之后才开始研究宋庆龄的,继2009年、2013年增订版《宋庆龄传》(部分章节与人合著)和主编《宋庆龄年谱长编》两部巨作出版之后,虽年逾九旬,耄耋力迈,依然翻修旧稿,夕霞奋耕,把多年具有代表性的论文选编结集,又推出如此厚重的著论,《论丛》反映着作者在学术生涯中走过的艰辛历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