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与袁世凯学术研(2)
辛亥革命网 2012-02-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华腾 查看:
袁世凯政府的社会政策,也是学者探讨的一个热点,诸如袁世凯政府的慈善立法、袁世凯政府的佛教财产政策、袁世凯的祭天、袁世凯与基督教、袁世凯与日俄战争时期的战地救护等,许多问题的探索,是过去袁世凯研究所忽视的,大大拓宽了袁世凯的研究,丰富了袁世凯的研究成果。
4、社会舆论对政局的巨大影响,是本次会议的一个亮点。学者们注意到,民初中国政局之走向,是各种政治势力合力的结果,不是某一个阶级、党派所能左右的。诸多力量中,媒体的力量不容忽视。学者们探讨的重点诸如共和与君宪:以《申报》所反映的袁世凯帝制前后的中外舆论为中心;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以武昌起义后《大公报》舆论为中心的考察;袁世凯逝世后舆论评价之南北观;从“汉族之华盛顿”到路易.波拿巴—辛亥革命后知识分子眼中袁世凯等。这些研究和探讨,对人们进一步认识民初政局有着极大的帮助。
5、袁世凯与清末民初人物研究,仍然是本次会议的重点,有10数篇文章涉及,诸如袁世凯与杨度、袁世凯与载沣、袁世凯与徐世昌、袁世凯与奕劻、袁世凯与冯国璋、袁世凯与孙宝琦、袁世凯与孙中山等,通过揭示袁世凯与这些清末民初的重要人物之间的交往、离合,反应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
6、袁世凯的外交研究
袁世凯是一个外交家,无论是早期他在朝鲜的历练,还是他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和外务部尚书期间,他在清末民初中国外交中起着重要作用。会议有4篇文章涉及袁世凯的外交领域,其中2篇为与德国的关系,即1907-1908年中德美联盟问题研究、德国与袁世凯政府研究,丰富了袁世凯外交研究的内容。
7、袁世凯研究的学术史研究
关于袁世凯研究的学术史研究,也为学者所关注。有关袁世凯研究的评价问题及其趋势、袁世凯评价60年——以中国大陆史学界为中心的考察等,对大陆60年袁世凯的研究进行了颇为清晰的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工具。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思考
尽管会议取得多方面的可喜的成就,但还是有一些缺陷和不足。比如对袁世凯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如何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的大历史、大视野中去认识他。我在翻译美国人欧内斯特.P.扬的《1912-1916年袁世凯》中受到启发。[1]他立论的视角是从民初的大局出发,从袁世凯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出发,从政府政策以及民初政治精英的不同政治见解的分析入手,看袁世凯政府的行政绩效,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还在持续进行。比如集权和分权问题,他认为都是国家主义,都是为了反对外国侵略,这是欧内斯特.P.扬不同于其他人的创新见解,他看问题的视角值得我们借鉴。
以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主,结合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袁世凯还需进一步努力,比如我们用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袁世凯,研究清末民初的中国历史,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袁世凯史料之不足是制约袁世凯深入研究的基本条件。袁世凯清末史料得到整理,大陆有袁世凯奏议,台湾有袁世凯奏折专辑。袁世凯民初的资料几乎没有整理。清末民初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中国,作为政治人物的袁世凯,与外国人——政治人物、记者、传教士、军人以及驻华公使等接触的比较多,在欧美以及日本国家档案馆中有许多有关袁世凯的档案资料,近年部分得到整理。如章开沅、罗福惠、严昌洪主编的《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全八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对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文书》有关辛亥革命时期的袁世凯的资料有部分摄入。窦坤将澳大利亚悉尼米歇尔图书馆有关莫理循、袁世凯的资料部分整理(见窦坤等译著:《直击辛亥革命》,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更为值得欣慰的是:骆宝善、刘路生先生以毕生精力编写的三千多万字的《袁世凯全集》,明年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华腾编写的180万字的《袁世凯年谱长编》,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资料问题可以缓解。我相信,随着《袁世凯全集》、《袁世凯年谱长编》等的出版,在不太长的一个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个研究袁世凯的热潮,袁世凯的研究将会更客观、更深入,一个符合实际的袁世凯形象将会展现在国人面前。
作者简介:张华腾,安阳师范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史、袁世凯与北洋社会研究等。
[1] 欧内斯特.P.扬著、张华腾等译:《1912-1916年的袁世凯》,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英文版:密执安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