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七女湖起义的特点与影响(4)

辛亥革命网 2012-03-29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周兴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07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七女湖之役,是同盟会初期承前启后的一次会党起义。它不仅打击了清广东当局的统治,而且还推动着辛亥革命运动向前

  孙中山曾先后派同惠州一带会党有着密切关系的黄耀庭、余绍卿、邓子瑜三人,负责办理惠州及阳江、阳春等处军事。其中最有影响、也是孙原来寄望最大的为黄耀庭,因他在1900年的三洲田起义中任革命军先锋时,有过突出表现。不料黄奉孙之命于1907年5月初抵港后。即“犯畏葸病”,竟从冯自由处“领去公费一千二百元”,“仓卒返新加坡”,以致一事无成。余绍卿亡命南洋时颇受孙中山厚爱信任,他受命担任两阳及惠属之军事于4月中旬抵港后,“向冯自由领取公费一千五百元,旋入内地”后不知所踪。孙中山在对此恼火之余,已开始看到了某些会党首领的劣性根,再加上会党的其他弱点,又在从潮州到河口这一年多的几次武装起义过程中,不断地暴露出来。这些教训成为同盟会领导人直接认识到并提出会党今后不可恃的重要原因。就这样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孙中山和革命派以河口起义的失败为契机,开始在筹划武装起义时“注全力于正式军队”,并提出“军队运动宜加注重于连排长以下”,在新军阵营中广收同志入党,结果便发生了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次年,湖北又爆发了武昌新军起义,它的胜利终于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同盟会领导者把策划武装起义的重点转移到运动新军方面来,是它在辛亥革命时期武装斗争方面的一个重要进步。不过就实际情况而论,由于会党毕竟是蕴藏于中国下层社会中的一支巨大力量,所以革命派此后在着重运动军队的同时,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会党的联络。也就是说,革命派只是在选择武装起义依靠力量的重点方面,前后有了明显变化——以前重在会党,而后则注重新军。此外,同盟会领导者在总结了包括七女湖在内的历次西南边境起义往往是旋起旋落之经验教训后,决定今后要改变过去的战略方针和做法,搞武装起义要由分散性小规模变为集中力量大干。于是不久后就有了孙中山和黄兴等领导发动的辛亥广州黄花岗之役。这次起义虽也失败了,但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却为以往之历次起义所不可比拟。

  以上的转变和进步说明,同盟会正在革命斗争中走向成熟。这对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是有利的。诚如孙中山在总结西南边境起义之经验教训时所指出的:“客岁以来,吾党凡五举事矣:潮州之军,不旋踵而蹶;惠州继起,视前为劲……由斯以言,吾党经一次失败,即多一次进步,然则失败者,进步之原因也。”他又说:”以会党发难,诸役虽无成,然影响已不细。今后军队必能继起,吾人对于革命之一切失败,皆一切成功之种子也。”他在此说的辛亥革命成功之“种子”,当然也包括了惠州七女湖起义及其所提供的经验教训在内;而参与这次起义的革命先烈与先贤们,就是辛亥革命胜利的播种者之一。

  总之,丁未惠州七女湖起义作为同盟会前期承前启后的一次反清武装斗争,在辛亥革命运动史上占有一席地位。革命党人在此次起义中英勇战斗的威力与志节,不仅打击了清广东当局的统治,而且还激发着同盟会员再接再厉继续进行武装斗争,从而推动了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毫无疑问,七女湖起义在为广东乃至全国辛亥革命斗争做出贡献的同时,还以自身的言行铸就了惠州革命史上的光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