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读书,话《辛亥首义史》图片编辑(2)

辛亥革命网 2012-04-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建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近期全民读书活动中,喜闻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和张笃勤著的《辛亥首义史》被《长江日报》推荐为10本“武汉读本” 之一 。因为我有幸参加

  《辛亥首义史》这部巨著,对辛亥首义史提出了大量新观点。20世纪初叶,反清革命运动在湖北省风起云涌,结束中国2000年专制帝制的新军暴动——辛亥首义,更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作者以为,辛亥首义是“唯物史观的一个绝好的例证”,它雄辩地说明,辛亥革命并非天外来客,也不是圣贤的一动之念,或阴谋家挑动的结果,而是近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相当积淀的产物,是历史运动的非常态环节,它标示着奔往现代文明的不可逆转的去向(虽然其间多有坎坷乃至反复)。

  武昌首义,全球瞩目。敢为人先,以斯为盛。此书被认为是中国大陆关于辛亥首义史的扛鼎力作。运用“时段”理论和“历史合力”论驾驭并解析辛亥首义史,将武汉在中国历史上的浓重一笔定位为植根近代文明的城市起义。

  60多万字的《辛亥首义史》中的700余幅图片是从海内外收集和拍摄的近万幅照片中精选出来的,并经过甄别、考证,分类、整理和数字化处理。仿佛一部综合的纸上历史纪录片,呈现了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及其细节。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影像就渐渐成为历史书写的一部分。视觉影像对还原、修复历史记忆的作用,经常是文字所难以企及的。以图证史,图文互证,相互阐释,历史再现得越来越丰富、真实、生动。开篇之首的90幅精选彩色图片,引领全书阅读,顺应“读图时代”阅读者的期许。我就是在这本书的图片编辑过程中系统地学习到辛亥首义史知识的直接受益者,进而从一个图片摄影师转换角色关注中国历史的影像研究。

  朋友,请放下历史书艰涩难读的包袱,赶快捧起书来,开卷有益,读史使人明智,读史图更能使人赏心悦目的快捷进步!

这是冯天瑜和读者最为欣赏的图片之一

  冯先生童年时期家住离长江边缘不远的武昌矿局街,邻居“谢家家”(湖北方言“家家”指外祖母,也泛指老龄妇女)曾在黎元洪府上帮佣。还有两个邻居:一是李太太,即李汉俊夫人,一是辛亥老人耿伯钊。童年时期的见闻感受促使先生对辛亥首义的历史产生了特殊的情怀,驱使他从致力史学工作之始,就有意研究这段壮烈而又曲折的历史。冯先生治学严谨,为人谦和,他说:近20余年来,与辛亥志士后裔广交朋友,从中获取素材固然是一得,而领受某种历史现场感,才是作为史学工作者尤觉欣然的所在。冯先生深厚的辛亥首义情节常常溢于言表,我在编辑时,往往出现一幅珍贵图片令先生连声称道“这张好,这张好”的情景。

冯天瑜(左)和向虎雏在一起

  冯先生是学问精深、著述等身的史家,他兴趣高洁,爱好广泛。据向虎雏教授介绍,冯先生捐献给湖北大学其先父冯永轩老先生毕生收集的成千上万枚古钱币价值连城。冯先生还告诉虎雏教授,计划再将其先父珍藏的梁启超、王国维……近代名人墨迹捐献给武汉大学。理工科出身的虎雏教授是这样评说的:“由此可见,天瑜先生最终成为史学大家决不是偶然的,其丰厚的家庭文化积淀是其成功不可或缺的秘籍”。冯先生擅长丹青,这和做图片工作的我就有了很多共同语言,恰如冯先生在泛着墨香的《辛亥首义史》扉页给我的题词“建林君合作愉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