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报纸对辛亥革命的报道和宣传

辛亥革命网 2011-08-30 00:0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丁凤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上海、江苏和浙江宣布独立后,上海不同政治背景的报刊业纷纷“易帜”,由原先对事态的游移观望转为宣传革命。 ,上海报纸对辛亥革命的报道
 

  武昌起义爆发后,申城革命派报刊首先为之鼓与呼。于右任、杨笃生等1907年创办的《神州日报》首先表态,于1911年12月刊发社论,宣布“天佑我汉,胡运告终”。于右任主办的《民主报》于10月13日刊发文章《长江上游之血水》,热烈欢呼革命的到来;该报还成为革命党人密谋光复上海的重要策源地。《民铎报》则连续刊发年轻报人陈布雷撰写的十篇题为《谈鄂》的文稿,积极响应革命。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尤其是到了11月上旬,当革命军攻克长沙,上海、江苏和浙江宣布独立后,上海不同政治背景的报刊业纷纷“易帜”,由原先对事态的游移观望转为宣传革命。

  为了赢得受众的关注,申城各报在宣传手段上也各出新招。有的在扩大版面对革命进行报道和评论的同时,还纷纷出版增刊号和专版,如《天铎报》、《民权报》和《大共和日报》等,还编印“画报”随报附送。新闻照片的刊用更具特色,武昌起义后上海报纸几乎普遍重视新闻照片的宣传效果,其中,柳亚子主编的《警报》尤为突出,以对新闻照片刊发的及时、准确和频繁而称名一时;《申报》、《新闻报》、《时报》和《时事新报》等申城大报,刊发新闻照片的数量也远超以往,从而使新闻照片成为上海报纸办报的常规手段之一。

  在申城报纸不断拓宽宣传手段方面,颇有代表性的当数《时事新报》。这是一份有着立宪派政治背景的报纸,原先热衷鼓吹“君主立宪”,但在革命浪潮和民心向背的推动下,率先“易帜”,于1911年10月17日增设《时事新报·午报》,以加快信息的传递。更令世人瞩目的是,从1912年1月开始,时事新报馆还编辑出版发行了题为《革命文牍类编》的三十二开本小册子,在该书“例言”中说:“以革命军政府业经发表之文牍为主,故名《革命文牍类编》。”该书收辑内容分为檄告、布告、照会、示谕、函牍、祭告、章程及规则、电报等八大类,将从武昌起义开始直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有关革命文献,分门别类地及时整合并公之于世,起到了宣传革命、扩大影响的社会效果。在两个月内,共编印出版了十册《革命文牍类编》,每册皆一版再版,甚至三版,可见其甚受读者欢迎;且在每册的封底内页还刊登新书广告,计有《中国革命现势图》一张、《中国革命论》十五册、《中国革命史》一册、《革命党小传》三册、《革命文牍类编》十册、《大革命写真画》十五集等宣传辛亥革命的图书推荐广告。时事新报馆当年采用多种手段宣传辛亥革命的举措,虽然有拓宽经营面以增加收入的目的,但却从更宽广的渠道宣传了辛亥革命,为当时乃至后人认识与研究这次历史大事件保存了大量珍贵资料。

  上海报界对辛亥革命的宣传报道,还凸显在他们对革命领袖孙中山动向的密切报道方面。当孙中山在海外获悉武昌起义的讯息准备返国时,于1911年11月29日发表《致上海民立报电》,详细披露自己的返国行程,《民立报》于次日在醒目位置刊发此电,及时稳定了人心。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刚抵上海,当天便分别向民立报记者和美国人在上海办的英文大陆报纸主笔发表谈话,详细介绍了自己“武昌举师以来,即由美旅欧,奔走于外交、财政二事”的梗概及建国的打算与理想。(《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71页)通过上海新闻纸,及时将筹组中华民国的消息传播到国内外。孙中山在沪数日内撰写的信札、函电乃至向各界的谈话和演说,都及时刊发于《民立报》、《天铎报》和《时报》等申城各报,其中尤其是《致袁世凯电》、《中国同盟会意见书》、《复南京各省代表电》等等,都对筹组中华民国起了重要作用。数日的密切交往,进一步加深了上海报界与孙中山之间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12月31日,孙中山为《民立报》题写了“戮力同心”四个大字。他离沪前夕,上海日报公会还隆重举行欢迎会,热烈欢送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由于右任代表孙中山莅会致谢。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孙中山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发布的政令、通电、演说乃至信札、佚话等,大多通过上海多家报纸及时公之于世。笔者曾粗略统计:自1912年1月1日至4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仅在《孙中山全集》第二卷内,便收录《民立报》刊发孙中山文电达30篇;《天铎报》刊发9篇,《时报》刊发1篇。此外,王耿雄等编誊的《孙中山集外集》中,还补录在这三个月内,上海的《民立报》、《申报》、《天铎报》与《时报》刊发的孙大总统文电、谈话、委任状等达32件之多。

  这就有力证实了,上海报纸成为当年出版的《临时政府公报》之外,存录孙大总统执政史料的主要载体,也从一个侧面,如实反映上海报界对辛亥革命宣传的尽心尽力,成效卓著。这一点,也在孙大总统于1912年3月1日颁给《天铎报》的“旌义状”文中得到佐证:“《天铎报》于中华民国开国之始,宣扬大义,不遗余力,应发给优等旌义状,奕代后民,永多阙义。此旌。”(《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51-152页)“宣传大义,不遗余力”八个大字,情真意切,既是对《天铎报》的褒扬,更是对上海报界宣传革命的充分肯定和由衷赞许。

  ——选自丁凤麟《辛亥革命中的上海报业》

  (作者系中国新闻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历史学会理事、上海地方史志学会常务理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