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辛亥革命之“排满”及对广州八旗“和平易帜”的影响(8)
辛亥革命网 2021-02-18 12:39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沈林 查看:
“辛亥革命后,政府对于孤寡无依的旗民,曾有救济金发给(当时叫筹生计),每人一个月可领白银八角,虽稍甦涸鲋,但不是根本的办法,仅十个月,这笔救济金也停止发放(33)”。在广州城里的大部分满人生活因为失去八旗制度的保障,从而陷入窘况境地,衣食无着,甚至卖儿卖女,稍好者也只是从事低阶社会工作,满研会前会长汪宗猷担任教员职业及杨世明父辈担任邮递工作已是很好的工作,而原广州满族联谊会副会长佟顺说,他自己从小就摆地摊“走鬼”求生存。著名粤剧演员郎筠玉与父亲为人沿街头巷尾卖唱谋生,其父亲眼睛都因病而失明。佟汝鎏老先生说“我爷爷是正蓝旗不大不小的军官,工作没有了,失去经济生活来源,爷爷开始改行做鞋,我爸爸在民国二十年接过我爷爷的鞋档‘屡华鞋店’。广州著名鞋档‘何植记’提到我爸爸的作鞋技术,在全广州有名的鞋店排第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羊城晚报》介绍过我家的满族鞋档”。广州八旗从天堂到地狱的地位落差,导致八旗成员更改自己民族成分。据统计,辛亥革命之后,广州的旗人大量减少,因为无力谋生而贫困以至饿死或病死,不少旗人无家可归,死于沟壑、死于冻馁。人口大减到原来的三分二。据《广州驻防事宜》记载:同治八年广州旗人男女老幼家口33000余人,而此前的记载满洲八旗男女老幼家口6017人、汉军23920员,共29000余人。在“光绪四年(1878年),广州满族男女老幼为6113人,迨至民国成立,国民政府对广州满族极力摧残,其实压迫,以致无法维生,相继死亡者均达4500余人,……一九五三年六月广州满族抗美援朝支会成立,登记已有2000余人矣”(34)。汉人对旗人也极尽歧视,如当时流行的广州满人外号—“满洲狗”等等,都是“排满”后满汉地位倒置之后的新社会现象,以至许多满族人改姓更籍,掩饰满人身份。
辛亥“革命”用一套组合拳,沉重打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实也沉重打击满族。他们恐惧、沉沦、隐藏和“埋没”自己的一切特性特色特点。自乾隆二十一年至辛亥革命,曾经担任广州驻防任务156年的广州满人后代,与全国满族驻防八旗后裔一样,在历经清末“排满”、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代国家的建构过程中逐渐边缘化,弃用了自己民族语言文字、淡漠了自己民族身份、忘记了自己遥远的满洲家园,直至今日。广州满族浑然不知道本民族曾经叫满洲,民族自豪感早已经消逝了,这也许是当初广东人孙文“排满”的愿景,是其民族主义的终极效果吧。
参考文献:
①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②孙中山祭奠明太祖之祭文
③⑦孙中山《注重宣传以造成群力》
④孙中山在广州国民党省党部恳亲大会上的讲话1934,10,15
⑤陈天华《猛回头》
⑥孙中山《建国方略第八篇》
⑧《孙中山选集》,205页
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二卷下册,页715
⑩运璧(黄侃):《专一之驱满主义》。《民报》第十七期,页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