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会党的策略
辛亥革命网 2011-05-19 00:00 来源: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作者:饶怀民 简婷 查看: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党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辛亥革命史研究中颇具争议的问题。对此,史学界发表了不少文章,形成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并呈现出两种基本趋势:其一,初期的研究主要强调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党的联合,并指出此种联合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党结成联合阵线,这既是当时客观形势所需所迫,也是双方在反对封建专制、推翻清王朝斗争目标上一致性的表现。两者的联合推动和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1]在这种趋势下,似乎忽略了对革命派与会党之间本质关系的考察;其二,后续研究注意到了革命派与会党之间存在着的事实上的利用关系,认为“在革命派人所募集的经费中,大部分都是利用会党而筹集起来的”,“在人力资源上,革命派则是利用会党作为历次起义的马前卒”。[2]此种研究虽明确提出了革命派与会党之间的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但主要停留于分析、归纳革命党利用会党的条件、可能及方法等层面,而缺乏对此关系的直接而深入的讨论。近年来,虽有学者开始尝试深入剖析此种利用关系,但却沿袭了过去的标准与方法,使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偏差,因而缺乏一定的说服力。为正确理解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党的关系,笔者试图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选择会党、什么是“利用”策略以及如何评价这种策略,逐层展开对革命派与会党之间利用与被利用这一本质关系的讨论。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选择会党
选择会党,许多学者侧重于革命派客观条件的分析:“在当时特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刚诞生不久的资产阶级力量非常弱小,光凭他们自身的力量还不足以推翻清政府。这就要求革命派必须在外部寻求一个分布广泛而又势力强大的反清力量。”[2]
笔者认为,此为其一。事实上,会党进入革命派的视线,还有更深层的考虑。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刘揆一认为:“种族革命,固非运动军学界不为功,而欲收发难速效,则宜采用哥老会党,以彼辈本为反对满清,而早有团结,且其执法好义,多可赞叹。”[3]归结起来,革命派最终选择发动会党,不外乎三点考虑:1。会党“本为反对满清”;2。会党“早有团结”;3。会党“执法好义”。“本为反对满清”与“早有团结”是革命派利用会党的前提。“执法好义”一方面反映了会党会规严厉,另一方面则揭示出会党简单、率直、行侠好义的性格特征,而恰恰是这一性格特征,成为革命党人选择会党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条件。甚至可以这样说,革命派选择会党正是看到了会党简单、率直、行侠好义这一性格特征。
以会党首领为例,广州之役与惠州之役中的郑士良,在杨衢云与孙中山总统之争时挺身而出,“郑大反对,声言此席众咸属意总理,如有他人作非分想,彼当亲手刃之”;[4]防城起义中的王和顺:“少负奇气,以行侠尚义闻”;[5]黄冈之役中许雪秋“慷慨好客,有小孟尝之号。其父又精技击,雪秋因以传其艺,垣高逾丈,一跃而上。”[6]惠州七女湖起义中的邓子瑜“自小行侠好义,日与其乡之秘密会党游,深得众心。”[7]会党首领这种简单、率直、行侠好义的性格又决定了他们极易被人利用,略举一例说明:“(许)雪秋因黄乃裳(知名的华侨领袖—引者)所授机宜,着与王和顺、洪全福、林苍龙诸人联络,俾得襄赞,使事易于进行。惟诸人素未谋面,地址又不明了,虽极力探访,终不可得。后雪秋在星(指新加坡——引者)见一卖药者张飘,惠来人,自认为张起凤,常在其所开之恒泰行号门口摆卖,以其奔走江湖,或能识王和顺、洪全福、林苍龙诸人所在。遂邀之回家,待以殊礼,拟偕往惠来探访王和顺等。讵张飘素性无赖,见雪秋拥有巨资,意存撞骗,乃往惠来县属隆光埠,串一卖甘蔗名方澄者冒林苍龙,一卖卜姓龙者冒洪全福,又诡称某为绿林首领,某为何处当差,雪秋果坠其术,并不致疑。计先被其领运动费二万余元”,“张飘既骗雪秋多资,至是穷无所之,又赧颜谒雪秋,自陈前非,并道悔意。雪秋不究既往,许其自新,然不久故态复萌,乘人不觉,竟将雪秋衣袋港币数百元盗去。”[6]
由此可见,会党首领的确是血勇有余而谋略不足。再拿会党与革命派相比较,会党更加不会是革命派的对手。与会党单一的反清经历相比较,革命派拥有与政治对手剑拔弩张较量的经验,具有与国内、外各派政治势力极力周旋的本领,会党在政治经验、阅历方面明显缺乏。如许雪秋因三度经营潮事失败成为众矢之的就是明证。先是,许雪秋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革命军东军都督,具体负责起义事宜。在许雪秋之上,有香港胡汉民的指挥,在南洋还有孙中山的坐镇指挥。当起义失败后,革命派为掩盖自己的某些过失不惜将责任全部推给会党,许雪秋被推到风口浪尖,更遭受到当时的革命派的严厉指斥:“许雪秋者,一浮浪子弟,其为人颇与郭人漳类,跅弛敢大言,既以豪纵倾其家,而结纳亡命,遂有异志”。“许因入党,而请任潮州革命军事顾问,实胆怯畏死;又居余纪成为奇货,而阻其与余等通。黄冈起义前后,许之报告俱不实”。[6]
诚如张玉法所述:“他们(指会党——引者)对政治不满是有的,但并不懂政治”,“他们只为革命的群众,而不能产生政治领袖”。[8]反清斗争经验的丰富和政治经验的缺乏,注定会党会成为革命派争取的力量。会党的简单、率直、行侠好义的性格特点,以及革命派对会党这一性格特点的准确把握,则定格了革命派与会党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只可能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二、什么是“利用”策略
按《辞源》解释:“利用”一词是指“借助外物以达到某种目的。”[9]最新《现代汉语词典》中,“利用”一词的意思是: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自己服务。[10]可见,“利用”至少包括了以下两个要素:一是具有目的性;二是借助一定的手段。
首先,凭借必要的手段和方法。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为争取会党参与,非常注意与会党交往的方式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