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日华秘密谈判中的“姜豪工作”(3)
辛亥革命网 2011-05-15 00:00 来源:近代史研究 作者:杨天石 查看:
姜豪回渝后,留在中统局,奉副局长徐恩曾之命,协助全国粮食管理局指导各县粮管行政。姜不愿留在中统,以“兴趣较少”为理由,托曾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吴开先向朱家骅说情,要求调到国民党中央组织部。1940年3月2日,姜家骅复电吴开先,说明组织部名额已满,请吴劝姜留在中统,其中谈到将姜豪从香港召回的原因:
至姜事所以迟迟发表者,先因曾由雨农兄任用,派在香港工作。继因总裁深以其工作为不满,奉谕召回,请兄转劝屈就。
朱家骅此电将情况说得更清楚,蒋介石对姜豪在香港与日本人的谈判深为“不满”,才下令将其召回。
抗战后期,蒋介石曾向美国人声称,抗战期间,他先后拒绝日本人的谈判要求12次。朱家骅档案中所藏姜豪工作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其中的一个实例。
姜豪香港谈判的目的在于阻止日本人支持汪精卫组府。当时,日方也有人企图利用此点诱使重庆政府坐到谈判桌前来。1939年9月,日本军部特务和知鹰二向中方提出,如日华之间成立“全面停战协定”,即可取消汪伪各组织,甚至可以将汪“剪除”。孔祥熙对此感到兴趣,于10月6日致函蒋介石,要求派人赴港谈判,不料引起蒋介石大怒。10月9日,蒋复函孔祥熙,严词痛斥:“以后凡有以汪逆伪组织为词,而主与敌从速接洽者,应以汉奸论罪,杀无赦。”同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说:“我中央有求和之心理者,应注意痛斥之。”姜豪在此后赴港,以阻止汪精卫组府为理由与日本人谈判,自然要在蒋介石那里碰钉子了。
汪精卫于1938年12月叛逃,蒋介石最初很震惊,也担心此事会对抗战造成不良影响。蒋当月22日日记云:“不料兆铭糊涂卑劣至此,诚无可救药矣。呜呼!党国不幸,乃出此无廉耻之徒!余无论如何诚心义胆,终不当彼一顾,诚奸伪之尤者也。”据称,当晚他思考此事对国内党、政、军、各地,对外交与对敌等各方的影响,久不能眠。但是,此后,他逐渐认为,汪的叛逃并非纯粹是坏事。29日,汪精卫在河内发表《艳电》,叛国投敌面目清晰暴露,蒋介石即为此庆幸,其31日日记云:“其通敌卖国之罪,暴露殆尽,诚不可救药矣。”“今汪既离党国,此后政府内部纯一,精神团结,敌欲望我内部分裂与其利诱屈服之企图,根本消灭矣。”次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召开临时会议,决议永远开除汪精卫党籍,撤除其一切职务,蒋介石即称此为“党国之大庆”。后来,日本以汪精卫为“奇货”,要挟蒋介石和重庆国民政府,蒋介石即认为汪已无价值。1939年11月12日,他在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开幕词中说:
伪组织是一定会出现的,但是这个不祥之物出现之日,就是敌人末日临头之时。现在敌人必以为是他政治进攻的成功,但实际上就是他侵华政策上最后的失败。
次年3月21日,蒋介石又在日记中写道:
去年今日,余或恐其伪组织出现,影响国内与国际之心理;今年出现,则不惟无此顾虑,而且亦希望其能出现,虽于我无甚利害,而于敌国、对国际及我国民众之心理,必能发生恶劣之反响,或竟促成敌国之崩溃。与其酝酿而不出现,不如早出现为愈也。
蒋的公开谈话和私人日记都表明,在蒋看来,汪精卫的伪政权即使能组织起来,其结果不仅于中国无害,倒反而不利于日方,将加速日方的崩溃。蒋介石当时之所以对姜豪工作毫无兴趣,严令返回,其原因即在此。姜豪在回忆录中以为这是“军统与中统又一场争斗的结果”,纯粹是出于猜想。
姜豪在全国粮食管理局协助工作,其时间自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同年4月,任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经理处秘书,中统局方面则停职留薪,在此期间,再未到过香港,也再未参加中统或军统的情报工作。今井武夫称:铃木卓尔曾于1939年12月10日与第二年1月3日两次在香港与姜豪见面,姜自称多次接受重庆领导人的指示和意图,云云。然而,证以姜豪留下的档案和回忆录,表明其完全是在瞎说。
〔作者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