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公会——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历史研究课题
辛亥革命网 2011-05-01 00:00 来源:华中师大学报 作者:朱英 查看:
因此,近代同业公会也是一个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历史研究课题。
本刊上一期发表的三篇相关论文,主要是探讨近代中国行会到同业公会的制度变迁历程及其方式、同业公会所具有的传统特色、上海解放初期钱业公会的作用等问题,本期发表的两篇论文则着重对政府如何充分发挥同业公会的作用、同业公会所具有的功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专题研究。
魏文享的《制约、授权与规范——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同业公会的管理》通过具体论析南京国民政府对同业公会的立法调控和业务管理,阐明同业公会法律地位的确立和政府管理,有利于同业公会组织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也增强了同业公会的自治权威性和法律合法性,同时又使同业公会面临多种冲突。其结论是: 国民政府对同业公会的管理具有制约、授权与规范的多重效应。这一探讨不仅提供了认识政府与同业公会相互关系的一个新视角,而且还将会促使研究者进一步深入思考:政府对同业公会是否应该进行管理? 如何管理? 怎样准确地把握管理的限度? 政府的管理对同业公会是否只有负面影响? 郑成林的《上海银行公会与银行法制建设述评(1927—1936)》以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考察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上海银行公会与银行法制建设,分析了同业公会在法制建设方面的作用与影响。该文阐明上海银行公会以不同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了银行法制的建设,既维护了银行业的合法权益,也为政府金融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金融立法及执法行为的严肃性。政府虽然与银行公会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存在矛盾冲突,但并不是简单蛮横地一味予以压抑,而主要是通过立法和司法等方式消解来自上海银行公会的抵制,有时也作出一些让步,调节双方的利益冲突。
这两篇论文探讨的问题都对现实中国行业协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实际上,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有关近现代中国同业公会的研究已开始引起一部分学者的重视,而且显现出日益受到学术界和相关部门关注的发展趋向。参与其间的研究人员除了史学研究者之外,还包括一部分经济管理人员和经济学界的研究者,由此使这一新领域的研究呈现出较为独特的景象。但目前的研究还只能说是处于初期起步阶段。无论是研究成果的数量,还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包括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探讨,都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所以,还需要更多的学者共同努力,大力加强对近现代中国同业公会的研究,为中国现实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更多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