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郧阳历史文献笺注稿》序
辛亥革命网 2011-05-01 00:00 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作者:章开沅 查看:
中国古代学者有辑录地方历史文献的优良传统。清代史学家章学诚云:“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而后有家,比家而后有国,比国而后有天下。惟分者极其详,然后合者能择善而无憾也。”(《州县请立志科议》) 所以他主修《湖北通志》,体例分为四部,其一为通志主体,其二为掌故,其三为文征,其四为丛谈。掌故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文征分为甲(正史列传)、乙(经济策划)、丙丁(词章诗赋) 四集。附以丛谈,则所以补其未备。由此可见先贤对于地方文献搜集整理之重视。
中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国之一,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虽然是长期比较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但各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和内地,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乃至于相邻各省之间,一省各府县之间,都有很大差异。中国又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结构的特点。因此,如果没有系统而深入的区域史研究作为支撑,就很难写成一部名副其实的高水平中国通史,而地方文献的充分征集与辑录又是区域史研究的必要基础。
有鉴于此,湖北省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文史研究所王一军教授与校内外文史专家携手合作,数年如一日地在汗牛充栋的明清文史典籍与档案资料中抉剔爬梳,汇集了大量有关郧阳的地方文献,并且加以精选、断句(部分)、校勘、注释、题解,终于辑成《明清郧阳历史文献笺注》一书,共约百余万字。此书的出版不仅对明清时期郧阳地区的历史研究大有裨益,而且对于整个湖北地区历史乃至荆楚文化和中国通史的研究都会有所帮助。加以作者不辞辛劳,对所选历史文献给以必要而又简明的笺注,这就更加增添了本书的可读性,有助于文史知识的普及,特别是有助于青少年人文素养的提高。加以所选文献作者中很多是学者兼文学家,读其作品不仅可获历史知识,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享受。本书编纂者情系乡土,用心良苦,我衷心希望他们的劳动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
寒冬岁暮,杂务栗六,即以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