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革命史的缩影

辛亥革命网 2011-05-04 00:00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作者:章开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湖北,地处祖国中部。“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决定了它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湖北,又是被誉为“堪与希腊文化

  原题为:中国近代革命史的缩影——《湖北近代革命史》代序

  湖北,地处祖国中部。“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决定了它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湖北,又是被誉为“堪与希腊文化媲美”的楚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历经传承,其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内涵已深深融入荆楚人民的心灵。近代以来,由于汉口开埠、工商日兴,海外文明纷至沓来,湖北又是西方文化较早登陆的地方。如此等等,都决定了当中华民族遭遇各种危难时,湖北人民都会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翻开这本《湖北近代革命史》(陈昆满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我们可以看到:在帝国主义用鸦片来毒害我们民族时,作为湖广总督的林则徐,1838年就在武汉首倡禁烟;当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轰轰烈烈进行时,湖北人民奋起响应,并取得了“四取阳夏”、“三克武昌”的胜利;张之洞在鄂的洋务新政,为我国开启近代化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辛亥首义的炮声,为结束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立下了头功;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时,13名代表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竟有5名荆楚儿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愈挫愈奋的孙中山先生举行北伐后,武汉成了中国大革命的中心;决定我党命运的“八七”会议在汉召开,黄麻起义、荆江两岸暴动等等,开创了鄂豫皖、湘鄂西、鄂豫陕等土地革命根据地,孕育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军团、红二十五军等红军主力部队;在民族存亡关头,国共再次合作,武汉一度成为指挥全国抗战的中心,正面战场的“武汉保卫战”和敌后战场新四军第五师的战略包围武汉等,都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书写了光辉篇章;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的“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历史一再地证明,湖北人民是伟大的人民,荆楚大地是光荣的大地。湖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近代革命史,是近代中国革命史的一个鲜明缩影。它所承载的信息,既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我们民族的苦难,更有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既有革命先驱者前仆后继的奋斗业绩,更有他们不屈不挠求索真理的心路历程;既有革命运动取得胜利的辉煌成就,更有历史进程蜿蜒曲折的悲痛教训;既有政治领域的复杂斗争,更有经济、文化方面的丰富内容。所有的历史信息,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正因为如此,我认为研究湖北近代革命历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过去,近代每个阶段的革命历史(如辛亥革命、大革命等)都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但作为系统的《湖北近代革命史》,这还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这是我感到特别高兴的事。

  纵观《湖北近代革命史》所显示的历史事实,其中有一个最鲜明的主题,那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频频入侵和清王朝的腐败无能,许多有识之士不断在探索救国图强之道。但不论是农民起义、洋务新政、变法改良,还是像辛亥革命这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挽救不了中国被列强宰割的命运。只有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才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但是,方向和实践之间并不总是一致的。新民主主义道路的探索是艰难而不平凡的。每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得好的时候,革命就取得成功和胜利;每当理论与实际脱离的时候,革命就遭受挫折和失败。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以后,不断地走向成熟,从而将革命事业不断地从一个胜利引向又一个胜利。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后人值得学习的教科书。今天正在从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我们应该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学会按科学规律办事,学会真心实意地依靠群众,并全心全意地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才能实现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伟业!

  我想,这也是写《湖北近代革命史》和读《湖北近代革命史》的朋友最本质的心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