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开沅教授对话池田大作(5)
辛亥革命网 2011-05-05 00:00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查看:
池田先生:您讲的那些我也听说过,您祖上是大商人。但您出生时家道中落,生活并不太富裕。从小就身体不太好,听说您家人还担心“能否活到20岁”。
章教授:是啊,正如您所说的那样。
研究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章教授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当文学家的志愿。由于批判精神旺盛,中学时常被同学称为“小鲁迅”。抗战时期参军,当时还未满20岁。因为他想“如果身体弱只能活到20岁的话,那就战死吧”。教授回想着说,但是,当时在军队里可以吃很饱,还能锻炼身体,所以身体竟变好了。
就读于金陵大学历史系时,没有想过要当历史学家,而是一心想当报纸的记者。还曾化了笔名出了“墙报”,在深夜和朋友们一起贴出去。据说由于尖锐地批评了政治和社会,引起了较大反响,许多人还都在议论“这作者的真名到底是谁”。新中国建国的前一年1948年冬天,大学中途退学,进入中原解放区。本想当个战地记者,但其优秀资质被当时中原大学认知,被分配到“政治研究室革命史小组”,从此,与历史研究结下不解之缘。之后,中原大学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从1951年开始,章教授踏上了历史系的讲台。1960年前后,章教授开始了毕生工作之一的“辛亥革命”研究。1962年以后开始的一年多,潜心于对近代中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研究。《张謇传稿———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就是当时写成的,此书以后还被翻译为日文版(东方书店刊)。章教授说道,我是个“历史迷”,对我来说,历史研究不是“为了挣口饭吃”,其自身就是一种乐趣。但是,这个“最大的快乐”却曾被夺走了。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4年,教授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是针对个别学者说的:不要一概地美化或否定,而应公正全面地进行评价。落得被人诽谤为“以折中主义的手法来袒护叛徒,是反马克思主义者”的下场。当时,上级下达了指示:所有的报纸、杂志都“不能刊登章开沅的论文”。没有给教授任何辨明的机会。在接下来的文革时代10年间,不断地遭受诽谤和攻击。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后半期本是意气风发,精神旺盛的大好年代,却被强行中断了学术研究。
章教授自1976年文革即将结束的时候开始着手主持《辛亥革命史》的编撰,历时五年,终于在1981年完成并出版了这部120万字,共3卷的著作。在这以后,章教授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发表了许多研究性论著。
何谓真正非凡的人
章教授:我听了您的话,有个问题问一下:“我是否是您所说的那个伟人呢?”(笑)我觉得自己不过是个平凡的人。
池田先生:只有真正不平凡的人才认为自己是平凡的,反而有些自认为认为不平凡的人是愚蠢的。
章教授:本来还想说“我很平凡”的,看来再也不能说了啊(笑)。只是,为了青年们能更快速地进步,我愿做他们的“铺路石”。开山铺路,让学生们踏着我,在学问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池田先生:真是太了不起,太令人感动了!
章教授:就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样,我们肩负着黑暗的闸门,让青年走向光明的未来。我们虽说想努力给青年人一个美好光明的社会,但是我们不可能去除所有社会上的黑暗。在我们努力去除的这段时间里,肯定又将在某处出现新的阴暗面。想要达到这个伟大理想非常困难。但是,在刚才池田先生的讲话里,有个地方觉得很有道理。您说,和汤因比博士对谈之际,虽然现在这个对谈不是很引人注目,但今后一定会留给后世一些有益的东西。成就伟大事业的不一定是地位权势高的人。正是看起来平凡的人才越能成就伟大事业。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的时候,不过是个无名的小职员而已。但即使是个平凡人是个平凡的青年,也决不能自己看低自己。探索真理,正确行动能坚持这些的青年就决不是平凡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