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学的学术特点

辛亥革命网 2011-05-06 00:00 来源:《北京党史》2005年06期 作者:虞和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何谓口述历史?口述历史有何学术意义?从内容上来说,口述历史主要是指非亲历者或知情者写作的历史回

  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何谓口述历史?口述历史有何学术意义?从内容上来说,口述历史主要是指非亲历者或知情者写作的历史回忆录,但又有别于回忆录,它是由历史研究工作者和爱好者在采访当事人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稽核的史实记录,能够揭示一些文献资料所缺少的而又具有较高可信度的史实,从而不仅可以让人们多了解一些历史真相,而且可以使历史研究的果更加接近历史事实,更具有科学性。从研究方法上来说,口述历史研究是研究者基于对当事人的采访,并结合文献史料,对当事人的生平或某一相关事件进行研究,也可以说是田野史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必须走出书斋去做大量的采访和调查,在采访和调查中还可以获得散落在民间的史料,获得研究的新线索,从而扩大史料搜集的范围和研究的视野。从形式上来说,口述历史是文献历史之外的另一种历史表述,也具有两者互补、互动的意义;此外,在文字表达上,口述历史一般比较口语化,比较生动活泼,比较为读者所喜闻乐见,从而使历史学更加多样化,更加贴近读者,贴近社会,进一步繁荣和丰富历史学。

  与口述历史的学科界定相关的,还有口述历史的分类问题。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的口述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其中,从研究成果的形式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回忆录性的口述史料,即研究者把采访到的当事人的回忆资料,经过整理、校正而编辑成一种史料;另一种是研究性著作,也就是研究者利用采访到的口述史料,结合少数文献史料,经过自己的研究而写成的著作。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著作所使用的史料必须以作者自己采访到的口述史料为主体,如果只是使用了少数口述史料,则不能说是口述历史的著作。从口述者构成来说也可以有两种,一种是以单一口述者所叙述的史料而编写的成果,如某一人物的口述传记、口述传记资料和专题资料;另一种是用多个口述者所叙述的资料而编写的成果,如综合性的口述史料集,或利用多个当事人口述史料而写成的著作。

  口述历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它的学科涵义上来说,具有比较明显的历史学二级学科的特点,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它的研究对象的相对独立性。口述历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研究对象,从总体上来说,当然与作为一级学科的历史学是一样的,但是它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对象,也就是以某一当事人口述的亲历历史或生平经历为研究对象,而有别于一般史学以文献史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对于一般史学,口述史学是另一种史学。口述历史的这一独立性,类同于目前已设立的历史学中的各种二级学科,即各种二级学科之间既有交叉又有区别,各二级学科都不能包含它,即使是与之关系较近的史料学也不能包含它,因为史料学所讲的主要是文献史料,而口述历史所讲的是口述史料,且不仅仅是史料,还包含如何利用口述史料进行史学研究的问题。

  第二,它的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口述历史研究不仅需要有一般历史研究的知识和方法,而且需要独有的知识和方法。如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计划对当事人进行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协调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恰当把握被采访对象的心情,激发被采访对象的记忆,帮助被采访对象如实说出所经历和所知晓的史实、还需要运用各种现代媒体进行史料采编、对采访到的资料需要有不同于文献史料的整理和保存。这些都是一般历史学和史料学不能所及的。

  第三,它的内容范围的广泛性。口述历史建立在各类当事人和知情人讲述各种史实的基础之上,因此它所涉及的内容范围构成是相当广泛的。在纵向构成方面,口述历史可以涉及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其中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所涉尤多,也可以说是口述历史的主体所在。但是,近现代史也仍然与口述历史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一是近现代史虽然已过去,,年之久,但仍有一些当事人和知情人存在,且因这些人年逾古稀,对其所知的史实更需要抢救。二是近现代史研究的下限正在突破1949年而往后延伸,海内外已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学术主张,并付之科研实践,因此近现代史的口述历史资源也将随之扩大。在横向构成方面,口述历史的研究对象不仅将继续面向上层和精英社会,而且正在向下层民间社会扩展,它所覆盖的领域包涵着政治史、人物史、经济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等各个专门史和各种方志。口述历史的这种内容范围构成,既跨越了所有的专门史,也不能为现有的任何一个历史学二级学科所包涵。

  口述历史虽然具有比较明显的历史学二级学科的特点,但是,正式形成为一个学科尚需要有志于口述历史的学者们作出努力。一是关于口述历史学科理论的建设。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对口述历史的理论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见解,通过总结、提炼、整合现有研究成果,并作进一步的研究,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二是关于口述历史教材的建设。有的大学历史系已曾开设过口述历史的专题讲座,在综合、提炼这些讲座的基础上,结合述历史理论建设,吸收现有的研究成果,组织力量编写大学本科的口述历史基础教材。三是口述历史教学的试验。有条件的大学历史系,招集对口述历史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开设口述历史专业课程,或作为必修课,或作为选修课,既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利于口述历史的学科建设。四是关于国外口述历史学科理论和教材的引进。目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口述历史研究比我国先进,已有一些相关的理论和教材,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系统的论著翻译出版,供我们的口述历史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工作参考。

  口述历史研究与文献历史研究一样,也会有它的缺陷。由于口述历史研究是以当事人或知情人所叙述的资料为主要依据的,而当事人和知情人或出于情感的因素,或出于见解的因素,或出于认识的因素,或出于职业的因素,多少都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口述历史研究较之文献历史研究,更有可能出现研究者跟着口述者走,有较多的情感介入,甚至片面褒贬的偏差。力求避免这些偏差,可以说是口述历史研究中最应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要避免这些偏差,就需要口述历史研究更注意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