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历史的新发现
辛亥革命网 2011-04-21 00:00 来源:历史文化名城 作者:何一民 查看:
成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当今中国特大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的省会,西南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据最新统计,成都市的户籍人口为1029万人,其中主城区的人口达300多万,可以说成都无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居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长期以来,受中原正统观念的影响,长江文明的地位和作用未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评价。有关研究也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的早期文明史一直被忽略。学术界对此的研究成果也不多,对成都城市文明的起源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一般采用成都城市起源于秦灭蜀,以张仪、张若在成都筑城作为成都城市建立的标志。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文献记载缺乏和考古资料甚少外,还有其他多种重要的原因。
公元前2300多年以前,蜀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明系统。秦灭蜀以后,为了防止开明王朝的复辟,不仅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采取了若干措施,而且在文化等方面也以摧毁原住民文化为主,通过强制性措施改变其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以割断历史等手法,将蜀文化纳入到秦文化的范畴,蜀文化成为一种边缘文化,逐渐失去了独特的个性。汉承秦制,更是进一步将蜀文化纳入到汉王朝的正统文化规范中。汉代“文翁化蜀”典故的广泛流传代表了封建王朝正统论者对古蜀文明的评价,在他们看来,在文翁之前,蜀地只是未教化的蛮夷之区,只有通过文翁教化之后,蜀地才有了“正统的”的文化。此种中原文化正统论的影响流传千余年,至今仍然有其痕迹。此外,关于成都城市形成于秦灭蜀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早期城市形成的标志认识有误相关。一些学者认为城墙的建筑是城市形成的重要标志,因而公元前311年张仪、张若灭蜀后,在成都仿照秦都城咸阳修城筑池,故他们以此成为成都城市历史起点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样成都城市的历史只有2300多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提法的影响甚大,几乎渗透了成都的对内对外的各种宣传品中,当海内外的各界人士无论是坐火车,还是乘飞机到成都时,首先就是接受这种观点的宣传。此外在成都市部分领导的讲话中也称“成都是一个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20世纪80年代,成都附近的广汉三星堆发现,发掘出了两个距今3000多年(相当于商代)的大型祭祀坑和出土了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器、石器等国宝重器,沉睡了数千年的古蜀文明才重见天日,并令世界震惊,被西方考古学界称为世界九大奇迹。但高度发达和繁荣的三星堆青铜文明是如何出现的?这成为一个令人难解之谜。于是有种种猜测。
在新的世纪之交,成都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上先后发现宝墩古城等八座古城遗址,并进行试掘,通过试掘所获得的大量文物遗物,初步确定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蜀地文化框架和文化序列。这些古城文化面貌基本上一脉相承,时代更先后更替。
根据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四川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以及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利用加速器须谱法所测宝墩古城碳十四标本年代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推定成都目前所发现的宝墩古城的建城年代大约为距今4500年前左右,其他几座古城的年代也与之相差不远,或前或后,形成了新石器晚期的一个古城群,这个古城群是目前为止所知晓的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古城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