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版《张之洞全集》读后(2)
辛亥革命网 2011-04-22 00:00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2010 年第8 期 作者:严昌洪 查看:
再看断句。该书将断句准确放在很重要的地位,用主编赵德馨教授的话说,就是“当断即断,不要因漏断出现让人费解的长句;不该断不断,不要因错断出现乖离文献原意的破句”[6]。断句不出错或少出错,非熟读古文者不能办到。所以他慎邀同事,由少而精的专业人员组成编辑组,文责自负,不假手他人,并严格审阅,层层把关,尽可能地减少不准确之处。所以,汉版《张之洞全集》纠正了河北版《张之洞全集》中许多断句有错的地方。
做到在辑佚、求真、断句方面取得成就,实非一日之功。该编辑组同仁不仅平时注意积累资料,而且还认真钻研前人成果,总结其经验,并吸取其教训,避免出现与之相同的问题。比方说,该书主编赵德馨教授就曾写过《〈张文襄公全集〉奏折部分的几个问题———兼与〈张之洞全集〉的编者商榷》的文章,指出河北版《张之洞全集》的编者在增补奏折时,“既未动用宫中档案所存张之洞奏折,也未动用当时报纸刊载的张之洞奏折”[7]。副主编吴剑杰教授也写过《文华斋版〈张文襄公全集〉中的“家书”真伪仍应存疑》的文章,指出河北版《张之洞全集》,“虽然收入了张之洞的家书13封,但编者秦进才先生又在按语中断言其为‘张厚谷伪造而成,确凿无疑’。既然定为伪造,却又予以收录,有些令人不解”[8]。该书第12册点校者之一彭忠德教授写过《〈张之洞全集·论金石札〉标点正误》,指出河北版《张之洞全集》断句错误、标点不准等问题37处,自然自己在点校时避免了这些错误。[9]可见,编纂者们的这些文章在对河北版《张之洞全集》提出商榷的同时,也为自己在辑佚、辨伪、点校等工作方面积累了经验。
经过该书编辑组将近20年的辛勤劳动,摆在我们的面前汉版《张之洞全集》才是一部比较全面、精审、准确的张之洞集子。
二
这样一部比较全面、精审、准确的《张之洞全集》的编纂出版,对于史学工作者来说,无疑是颇受欢迎的。
首先,一部增补了大量新内容的,几乎囊括了张之洞所有著述的《全集》,为我们研究张之洞生平和思想提供了最权威最详实的资料。同时,“知人论世”,张之洞一生的著述关联着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大问题,如,清流派与洋务派、洋务运动与戊戌维新、八国联军侵华与东南互保、清末新政与教育改革、湖北新政与辛亥武昌首义的关系等等,《全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其次,一些新披露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录自《广雅堂四种》和《兴义府志》的张之洞早年的几篇古文《半山亭记》、《十八先生祠堂记》、《吊十八先生》、《知足斋记》、《鸡纵菌赋》等,对于了解张之洞青少年时代的成长史就很有帮助。增补的奏议披露了一些以前罕见的史实,如,从《张中丞抚晋奏疏》中辑录的许多奏议,就可增加我们对张之洞抚晋史实的了解。《汉阳船厂光绪十四十五年修造战船用过工料银两折》和《汉阳船厂光绪十六十七年修造战船用过工料银两循例具奏折》,不仅使我们了解到清代的奏销制度比今天要严格得多,当时规定“各省工程动用银两数在五百两以上者,应奏明后造册具题核销”[10],而且为我们了解当年汉阳造船业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线索:官方管理的汉阳船厂不仅制造漕船和一般货船,还为湖北水师制造战船,这是以前我们所不够了解的。根据湖南省图书馆藏手书原件所收录的《致刘岘帅》4封信,[11]其中披露了《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出台前后的内幕细节,如,张之洞跟刘坤一商议如何在折片上达西安行在之前不能外传,如何更正与原奏内容不符的数字,如何使用自编密电码本电商一切等等,反应了张之洞对于涉及重大问题时的审慎、缜密作风,这在一般奏议、公牍中是看不到的。
汉版《张之洞全集》中类似这种增补文献具有新意者尚多,由于未及全部通读,暂举以上数例说明之。
三
笔者之所以说该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精审、准确的张之洞全集,乃是因为它还有有待于改进的地方。诚如主编赵德馨教授所言,他和编辑同仁虽不敢不力求精审、准确,然疏漏错失仍恐不免。仅就管见所及,将初步发现的疏漏错失之处提出,供编纂者参考。如有不当,敬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