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密老远行

辛亥革命网 2011-04-25 00:00 来源:江汉论坛 作者:冯天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上世纪70年代末,省社联、省社科院恢复、重组,密老是重要主持人,我偶尔参加省社联、省社科院活动,得以拜识密氏清朗、富于感召力的风采

  还在青年时代,我就知道密加凡这个名字,虽未曾谋面,却约略获悉:这位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为人谦和,与知识界关系比较融洽。上世纪70年代末,省社联、省社科院恢复、重组,密老是重要主持人,我偶尔参加省社联、省社科院活动,得以拜识密氏清朗、富于感召力的风采,余私心以为,由密老主持省社联、省社科院,甚得其人,这也是湖北社科界之幸。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性的地方志修纂工作启动,湖北是此一事业走在前列的省区,这与密老作为湖北省地方志修纂工作的实际领导者关系甚大。我自80年代初即应聘为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于学校工作之余,与密老有了近距离接触,亲炙其平和、睿智的作风,感受其温煦、慈祥的亲和力。积20个春秋的观察、感受,我对密老最突出的印象,是他的爱才、识才与用才,称其为对湖北知识界最具凝聚力的领导干部之一,并不过分。从80年代初开始,密老周围便聚集起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才,就修志而言,可谓极一时之选,其盛况此后似难以复现。在这些修志人才中,特别值得追怀的有:久居草野的方志学大家朱士嘉先生、长期受不公正待遇却于辛亥革命史及湖北地方史掌故极熟的贺觉非先生。二先生的出山,并在修志初期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修志启蒙,多得益于朱、贺二先生),均与密老的识人之明、惜才心切有关。省志的壮年骨干,则多选自武汉各高校有一专之长的教授,大家都投入颇多时间精力于地方志修纂工作,却极少报酬,而在我的记忆中,二十年间无人离阵而去,这与密老的凝聚力颇有干系。省志还录用一批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包括学历全无却有真才的宋安华),如今他们已成长为方志专才。上述老中青,团结在密老周围,从方志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探究起步,勤于实践、勇于求索,与全省各战线(条)、各地市县(块)的修志同仁协同努力,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辟出新编方志的道路。如今我们翻检卷帙浩繁、印制精良的新编湖北省志、各市县志、各种行业志,都可以透见密老的心血。90年代末,密老又以八十高龄,倡导修纂“长江文化研究文库”,请季羡林先生出任总主编,全国多位著名学者为副总主编,邀集数十位前沿学者撰著。这项卷帙浩繁的工程,在几年间顺利完成,与密老的中枢指挥作用、他对学者的凝聚力息息相关。

  密老不仅是英明的文化工作指导者,更是一位充满仁爱的忠厚长者,他虽然并未宣称什么,却以实际行动与“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形成的“整人”风气形成鲜明反照。我亲历的一件事值得纪念。1990年,拙著《中华文化史》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希望举行首发式。当时,由于某种原因,我的处境欠佳,其中之一是不得到外地参加会议等等,但并未规定不得在本地举行新书首发式,于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与武汉古籍书店协商,在武汉举行首发式。作为一次小型的民间文化活动,在武汉古籍书店举行的首发式不仅有学界人士、读者代表踊跃参加,主事者还邀请几位宽仁的、喜爱文化史学的领导干部参加,不过,我们对领导干部在当时情形下出席首发式,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然而,首发式开幕,密老率先莅临,笑容满面地与作者、出版者、读者握手,我确有如沐春风的感觉。随后到会的还有武汉市黎智老市长、湖北大学徐章煌校长等,学界友朋更多,他们都对《中华文化史》的出版表示祝贺,对作者、出版社、读者和书店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密老、黎老、徐校长在首发式上的即席讲话,我已记忆不清了,然而他们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下出席一次小型文化活动,表达对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支持,此情此义,是我永志不忘的。

  在作《湖北省志·人物志》主编工作中,我获知密老的祖父密昌墀先生的生平。密昌墀,汉阳柏泉(今东西湖)人,光绪进士,曾任山西徐沟县知县,有“密青天”之誉。庚子国变之际,在徐沟县接待西逃的慈禧、光绪,却因批评王公贵胄误国,获“大不敬”罪被免职。此后长期乡居,仍一再为民保利,曾上张之洞“两禀一书”,传诵一时。清末保路风潮起,密昌墀是湖北争路人士的翘楚,而川汉、粤汉两路收归国有后,官商合办,密不占一席,亦不荐一人。其耿介、清廉,令人景仰。密老与我相交20春秋,从未听他讲起这位可敬的祖父,然而,我们从密老的行止中,不难看到密昌墀先生的遗风。一种优良的文化传统,往往经由复杂的途经,潜移默化地传承下来,顽强地生发开去,甚至于当事人自己也并不自觉(密老不谈乃祖即为一例,这或许是一位红军时期革命老干部出于要与作为前清官员的祖先保持距离的考虑———这是我的猜测),然而,从密昌墀到密加凡,以民为本、清廉自矢、温厚仁德等中国士人的优良风骨,虽因时空转换而形态有所变异,然其魂灵却一脉相传,而这正是一种弥足珍视的传统,是我辈及后辈应当承袭并发扬光大的传统。

  送密老远行,愿这位仁者、智者、勇者在彼岸快乐。他的遗爱存于人间,他的清正廉明,他的德业双修,他那决不张扬的才智,为生者树立起楷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