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武昌首义史(连载4)(2)

辛亥革命网 2011-05-0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 贺觉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正处在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 即帝国主义)的转化时期。而前者的特征之一是商品输出,后者的特征之一

  外国银行除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外,还承办中国政府借款及关税、外税收入的保管业务。与外国银行密切相关的外国人办的保险公司,又垄断了武汉的保险业。据载,“汉口、武昌、汉阳三处典当,在外人保险公司购保者,每年保费约有六、七万之多,未免利源外溢”[7]。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也操在外国银行手中。以汉口为例, 中国货物输出所得货币, 需从外国银行( 特别是汇丰银行)取得票据,方能经过钱庄向外国银行兑现。外国货物的输入,也要依托外国的输入银行,或由外国银行经办汇兑现金,再购买外国商品,交中国方面。外国银行“在1880年,就十分确定地赢得了在中国贸易。中发号施令的地位”[8]

  洋商控制外贸,使中国民族经济处于仰人鼻息的窘境。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称:“近年湖北、湖南两省茶商颇多亏累半由商务压磅、退盘、割价,多方刁难。而此项红茶,除洋商之外,别无销路,以致甘受抑勒。”[9] 如光绪十八年( 二三月间,因气候失调,两湖红茶受病,成色偶有参差,“英商抑勒茶价,借端挑剔。汉口茶帮并不齐心,纷纷减价求售,致亏本银一百数十万两,洋行大获其利。”[10]

  外国银行的借款条件是十分苛刻的,除年利率高达百分之四点五到百分之七,还要提出严酷的抵押条件。“帝国主义列强经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因此,它们就不但在商品竞争上压倒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而且在金融上、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11] 如1887年英国汇丰银行向清政府提供五百万两白银的贷款, 指定以广州、上海、汉口三地海关税收作担保。此外,清末湖北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向外国银行举债,以湖北税收作抵押的还有多起。如,1889年借英德洋款万镑,以宜昌盐厘金并加价银100万两、鄂岸盐厘50万两、皖岸盐厘30万两,共计160万两为抵;1908年,为赎回京汉铁路借款500万镑,以直隶、江苏、湖北各税及盐觔加价为抵押;[12] 1909年,湖北地方政府向汇丰银行借款50万两,七厘行息,还期十年,以宜昌盐厘作抵押;1911年,湖北地方政府向汇丰银行借款200万两还债,七厘行息,还期十年,以宜昌盐厘作抵押[13]。关税、盐厘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将其抵押,无异于将中国财政的生杀予夺之权交给了外人。

  至于力量单薄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从外国银行借款,则有丧失企业生命的危险。如汉口扬子机器厂、武昌竟成电灯厂先后向外国银行举债,便以工厂作抵押。汉口既济水电公司两次向日本东方兴业公司借债,日方提出:一、机器及各部件和零件均向日本购买,日方不能供给或不能生产的品种,始可向其他国家认购;二、公司水电二厂所用燃料供应均向日方采购;三、工程机器部门须聘请日籍工程师担任;四、财会部门须聘请日籍会计人员核算;五、财会须另设日文账目一套,以便日方稽核。[14]公司的要害完全被日人所控制。连武汉财力最雄厚的买办刘歆生开办的湖北阳新炭山湾煤矿,也因向法国银行借款无力偿还,而被法人吞并[15]。

   注释:

  [1]蔡萼英:《汉口英商麦加利银行梗概》,武汉市政协文史资料(未刊稿)完全

  [2] 《夏口县志商务志》,第7-8页。

  [3]《汉口小志商业志》。

  [4]龚榕庭:《解放前武汉地方金融业溯往》(未刊稿),件藏武汉市工商联文史资料。

  [5] 盛宣怀: 《筹办中国通商银行次第开设情形折》,《愚斋存稿初刻》卷2,奏疏二,第31页。

  [6] 盛宣怀: 《筹办中国通商银行次第开设情形折》,《愚斋存稿初刻》卷2,奏疏二,第31页。

  [7]《海关华洋贸易报告册》中文本,1908 年,汉口,42。《国风报》, 第一年第三号( 宣统二年二月) ,竹坞: 《宣统元年生计界》

  [8]《民立报》, 1911年3月4日。

  [9]《东方杂志》, 1907年第4期,第64页。季南:年间英国在华的外交》, 1939年英文版,第269页。《张文襄公奏稿》22卷,第9-10页。

  [10] 吴大澂奏折, 转引自《湖南省志》卷1,第117页。

  [1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9页。

  [12]《国民经济杂志》1912年卷,第3期,第8-9页。

  [13]孙毓棠、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中华书局1962年版, 第1063页。

  [14]梁绍栋: 《汉口既济水电有限股份公司创办和演变概况》,武汉市政协文史资料(未刊稿)。

  [15]孙毓棠、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辑(下),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870-920页。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辛亥武昌首义史(连载3)

  辛亥武昌首义史(连载5)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