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最好的纪念:“百年锐于千载”(6)
辛亥革命网 2011-03-03 0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章开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反思辛亥百年,应在时间与空间两方面作更大的扩展,以期形成长时段与多维度的整体考察。 ,辛亥百年最好的纪念:“百年锐于千载”,
孙中山以“恢复中华”作为自己革命生涯的发端,但是从来没有把民族主义的范围局限于中华,更没有以此作为终极目标。他认为民族主义乃是世界主义的基础,因为被压迫民族只有首先恢复民族的自由平等,然后“才配得上讲世界主义”。并且期望以俄国人民作为欧洲世界主义的基础,以中国人民作为亚洲世界主义的基础,然后扩而大之,才能实现整个人类的世界主义。
著名学者章开沅先生举办纪念辛亥革命99周年讲座,主题是:《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百年以来的世界,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演变,与孙中山的理想相距甚远。但是他的总体思路,特别是有关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关系的深层思考,并非纯然是美好的空想,仍然有许多值得重视的现实依据。在全球化潮流席卷整个世界,人类已经进入网络化信息时代的今天,如何正确处理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极为复杂而又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当前某些政论家正在构思的所谓“全球地方关系”(global-localrelationships)或“全球地方化”(glocalization),与孙中山的思路正相呼应,似乎一脉相承。
举一可以反三。中国现代的历史叙事,必须以更为超越的心态,广博的胸怀,把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并真正置于世界之中,作百年以上长时段的宏观考察与分析,才可以谈得上史学的创新,思想的解放,对中国、对世界,于学术、于现实也才都大有裨益。
我认为这是对辛亥百年的最好纪念。
著名学者章开沅先生为辛亥革命网题词:百年锐于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