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2)

辛亥革命网 2011-03-09 00:00 来源:《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 , 2005 年 作者:张日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在这场伟大的民主革命中,闽南华侨为建立中华民国做出了巨大而又杰出的贡献。 ,闽南华侨对辛亥

  (二)社会地位

  华侨出国前大多数是生活在社会低层的贫苦大众,其中因政治、经济受压榨而出国的占69.75%。由于旧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无能,出国华侨在国外受到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统治和欺凌时,清政府不予以任何形式的保护,相反却与外国统治者勾结,迫害华侨。归国华侨又被清政府视为盗为匪、为汉奸为弃民,常受政府限制和迫害,以及役吏官弁的敲诈。身受国内外双重恶势力所压迫的华侨成为海外孤儿、弃儿。清漳籍龙溪人黄可润在《壶溪文集》说:  “寡人之妻,孤人之子,抱怨者何止数十万户,夫流徙悔过尚有准归之日,今不能绝其去之缘,而永继其归之路,此仁人所不忍言。”可见闽南华侨的政治、经济地位极其低下,这也是华侨期盼民主、自由,因而积极拥护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鸦片战争后,华侨出国改变了海外华侨社会的结构:一是改变华人社会集中在南洋的局面,到19世纪初,已遍及美洲、非洲、大洋洲,当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华人社团;二是改变海外华人的行业结构,19世纪以前出国华侨主要以经商为主,辅以手工业及少量种植活动,大规模华工出国,从事农、工、矿的占绝大多数,这是华侨社会的主流。闽南人远渡南洋在海外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在异国他乡顽强奋斗;求得发展;为了生存和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成立社团组织,并保持与祖国的联系。晚清时期,政府开始‘实行比较!开明的华侨政策,再加上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使,华人有很好的发展时机,不少闽南籍华侨成为当地富商、华侨首领,乃至当地政府官员,形成一股封建统治者千方百计想引诱利用和革命组织也想依靠的社会力量。

  二、闽南华侨富有反抗封建和反殖民统治的革命传统

  华侨遭受迫害由来已久,但闽南华侨和广大海外中国人一样富有反抗封建、反殖民统治的革命传统。早在殖民统治时期,东南亚各国及美洲等地残害华侨情况屡有发生,尤以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在华侨聚居地6次大规模屠杀华侨事件为甚。18纪中叶,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城大屠杀,酿成“红溪惨案”,被害华侨达万余人。19世纪以来,美国也曾发生多次大规模迫害华侨事件。尽管如此,闽南华侨为求得生存,在政治和经济上乃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其中不乏杰出的代表人物。19世纪末,华侨入境马来亚,必须在圣约翰岛(又称棋章山)受检疫,不管男女都要脱光衣服,华侨对此甚为不满。龙溪籍华侨领袖林和坂以“太平局绅”身份多次向当局交涉,才取消这种侮辱华侨同胞的规定。清光绪年间(1896-1900年),菲律宾爆发反抗西班牙和美国的斗争。1892年,祖籍晋江的菲律宾华人后裔扶西黎刹在马尼拉创立菲律宾联盟,他在1896年的反抗殖民统治,为争取民主、独立、自由而英勇就义,被菲律宾人民尊称为国父。不少漳泉华侨投身革命,或参加义勇军,或以财力物力支援革命军。斗争失败后,美国对菲律宾实行军事占领,并推行排华限华法令,华侨以马尼拉中华商会为中心,以晋江籍华侨邱允衡、施光铭为会长,在他们连任的14年里,先后发动请愿、交涉、诉讼等抗争活动j0多次。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海外华人和归侨普遍受到歧视和排斥,甚至生命、财产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溥咸丰三年(1853年),海澄县归侨江源、江发兄弟因组织“小刀会”从事反清活动破杀。同年,同安锦宅(今属龙海角美)归侨黄位、黄德美发动“小刀会”起义,义军民众达数万人,中上层领袖多是归侨,因不满黑暗的封建统治和官吏豪绅的欺诈而举事。虽然起义失败,但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据英驻厦门领事而克豪斯报告说:  “小刀会的中上层领袖多是出生在新加坡的华人”,  “闽南小刀会起义是华侨对清政府剥削的反抗”。    由于封建王朝制度的腐败,统治者又常常屈服于西方殖民者,不惜牺牲华侨的利益。闽南华侨为此作出顽强的抗争。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美会停限禁华人,保护华民新约》期限已满,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华侨利益,海外华侨一致提出废约要求,但遭到美国政府的无理拒绝,各地闽南籍华侨与海外侨胞一道纷纷参加抵制美货运动。新马社会华侨茌海澄县籍侨领林文庆支持下,数百侨商集会通过停止买卖美国货的决议,进一步推动新马各地抵制美货运动的深入开展。

  海外华侨遭受殖民主义当局的残酷掠夺与迫害,他们向祖国政府求救时,却常常遭到无情的冷漠和抛弃,使华侨更加认清封建王朝的虚弱和反动本质,更加憎恨帝国主义和封建政府。他们迫切期望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独立的国家。正如同安籍华侨、缅甸同盟会会长庄银安指出:  “……外人之所以欺我侮我者,皆因我国势不振有以致之,余因是革命思想由然而生。”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保皇党派和孙中山革命派相继在南洋各地宣传自己的主张,争取华侨的支持。孙中山为组织历次军事起义,极力争取华侨富商的支持。闽南籍南洋华侨富商和领袖陈楚楠、张永福、陈嘉庚、陈敬贤、郑螺生、庄银安、魏继汉、徐赞周(以上为泉州籍)、林文庆、林秉祥、吴世荣、邱廑兢、肖佛成、杨纯美、李振殿(以上为漳州籍)等都捐资支持民主革命。不少侨胞积极参加同盟会,投身到反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资严阶级民主革命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