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悼吴禄贞》诠释(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0 00:0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徐小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这首悼词,是对吴禄贞的高度评价与颂扬!,孙中山先生《悼吴禄贞》诠释,

  再往下的四句,是对杀害吴禄贞的敌人的愤怒控诉,是对吴禄贞的牺牲的无限惋惜!“猰貐磨牙蜂虿肆毒人之云亡百身莫赎”:猰貐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吃人的猛兽,蜂虿指蝎子类的毒虫,此处都借喻革命的敌人,就是他们杀害了这位盖世之杰!就在北方起义的前夕,1911年11月7日凌晨,年仅31岁的起义军总司令吴禄贞,被刺于石家庄火车站侧他的临时司令部内,身、首两分——首级被刺客取去向元凶窃国大盗袁世凯请功领赏去了!!袁当时是清廷派往南方镇压起义的钦差大臣,11月1日又被授命为内阁总理,而吴禄贞把守在石家庄,正好切断了他的后路,北方的形势是“有吴无袁”,为拔掉吴禄贞这个“眼中钉”,他这只猰貐磨牙了!他这只蜂虿肆毒了!

  人之云亡百身莫赎:吴禄贞之死,给革命造成了极大的、难以挽回的损失!!人们对他的死十分惋惜,孙先生在此用了百身莫赎一语,此语出自《诗·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人百其身”一作“百身莫赎”,用来表示对死者的极度的哀悼!他的死的确是与大局关系太大了,正如后来张元济先生在《吴禄贞遗诗》的序中所说的:“绶卿不死,京津大局,必早底定……绶卿死而因之死者且千万人。”确实如此,北方起义因吴禄贞之死而流产,这就给了袁世凯以窃国的机会,他终于用反革命的卑鄙伎俩,登上了大总统的宝位,而后是复辟称帝,为讨袁、为北伐,又有多少人为之丧生!

  吴禄贞被刺的次年春天,黄兴等人发起在上海张园为他开追悼会,时间定于1912年3月14日,即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吴禄贞的诞辰日。此时,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日理万机的孙中山先生,特写了此悼词,并派他的秘书长代表他出席了追悼会。同时,他还颁发了第一号抚恤令,吴禄贞按陆军大将军例抚恤遗族。

  吴禄贞的追悼会,还同时在太原举行,各省均有代表参加,与会军民达上万人之众!主祭台上的会标为“燕晋联军大将军吴公绶卿追悼会”,两侧为黄兴的大幅挽联:“李北平之将略,韩侍中之边功,大厦正资材,公缓须臾,万里早空胡马迹;罗斯伯其激昂,来君叔其惨烈,二难同赴义,我悲后死,九原莫负故人心!”吴夫人携子、女,亲临大会,并作演讲。

  延边百姓闻噩耗后,立即自发地在延吉北山学堂为之开追悼会,以感他“为边务督办遗爱在民”之恩——吴禄贞于1907--1910曾在延吉戍边,任边务督办。人们披麻戴孝、痛哭流涕、络绎不绝地涌向灵堂!人们举着“白山峨峨,黑水洋洋,我公之德,山高水长;白山郁郁,黑水汩汩,我公之悲,山摧海泣!”的挽联;人们举着“一疏救民身不保,三年出塞爱长留!”的挽联;人们举着:“延(吉)珲(春)赖公以存,凶闻相传,半壁河山齐下泪;英烈为国而死,招魂痛哭,百灵风雨尽增愁!”其悲何其深,其情何其浓!延边百姓对他无限怀念,因为“延(吉)珲(春)”的确是“赖”他“以存”。日帝在吞并朝鲜后,成为朝鲜的太上皇,又把魔爪伸向了我延边,挑起所谓“间岛问题”之争,不承认图们江为中韩界河,妄图占据我延边大片国土。是吴禄贞戍边三载,竭力捍卫、据理力争,这片疆域才得以保住!

  1911年11月9日,武汉前线得知噩耗,革军将士大震,拨剑斫地,在阵地上竖上“为吴禄贞报仇雪恨!”的旗帜,纷纷请求出师北伐!

  1913年11月7日,他的墓在石家庄他的殉难处落成!1981年,又移葬于长安公园内,作为省重点文物保护点,并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1年,“吴禄贞纪念园”在他的故乡湖北省云梦县建成,园前的路命名为“吴禄贞路”。2005年7月19日,在延吉原“戍边楼”前举行了他的塑像揭幕仪式暨业绩展开幕式!

  2009年9月18日,“戍边楼”落成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戍边楼前隆重举行。同时再次为他竖起“吴公禄贞去思碑”,揭幕仪式在延吉市公园举行!

  他的诗句:“东方大陆起蛟龙,请看亚雨压欧风!”正是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号召的诗化语言!如今,“振兴中华”的口号,后继有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他们当年“所憧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必将得到实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