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日“间岛”交涉述论(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1 00:00 来源:绥化师专学报 作者:严亚明 查看:
日本提出“间岛”问题时,即以派兵越境侵占配合其外交讹诈,安图以军事占领造成既成事实,然后以外交途径谋求“合法”的占有。因此,在延吉地区抵制斋藤的侵略举动就成为清政府的当务之急。斋藤率兵侵入延边后,很快成立了“统监府间岛派出所、,将延边地区划分为会宁间岛、钟城间岛、茂山间岛等地区,设立基层行政组织,统辖延边朝族人民,并在延边局子街、头道沟等要地,设立宪法兵分遣所十四处。间岛派出所禀承统监府的旨意,在延边地区制造了一系列挑衅事件,破坏该地的社会治安,扰乱人民的生活秩序,暗中侵夺清朝的行政权与司法权,挑拨中朝人民的友好关系。斋藤越境侵入延吉后,利用朝奸组织“一进会、控制韩民,在韩民中进行欺遍宣传,一进会头目金海龙聚众演说,诬称清政府地方官员任命的韩人总乡约元德胜诈取民财,极力挑拨,制造华韩纠纷,离间民族关系。斋藤还以保护朝鲜族居民为名,肆意干涉清政府的司法权,日宪兵在和龙峪非法拘捕当地朝鲜族居民,遭到当地府经历的抵制,日伍长岛田率宪兵五人闯入该署进行武力威胁,此后斋藤又与吴禄贞纠缠,提出双方平行司法权的要求,斋藤的间岛派出所在延边地区自行建立了一套行政系统,设四区四十一社二百九十村,任命都社长、社长、村长等,藉此向中国施加压力。1908年10月12日,日宪兵在火狐狸沟茂功社非法修建房舍,清政府当局派巡警前往阻止,日宪兵枪杀巡办徐占奎、巡兵吴起瑞,巡兵多人受伤。斋藤等蓄意制造流血事件,企图加剧“间岛”局势的恶化,为其军事入侵寻找借口。
针对日本在延吉地区的侵略态势,清政通过设立延吉边务督办公署,调派奉、吉两省警力,加强地方治安,从而阻遏了日本势力的扩张,使日本一手制造的“间岛”问题渐渐形成僵持的局面。清政府加快了延吉地区的行政建设,设立边务公署及派办处,加强地方管理。同时,严厉打击“一进会”,晓谕当地朝鲜族居民,揭露斋藤的阴谋举动,清政府就火狐狸沟血案件向日本提出强烈抗议,由赴美专使唐绍仪转道日本提出五项要求,即查明所有放枪伤毙华人的日本宪兵,分别问抵治罪,惩处主使纵容的日本宪兵长官,偿恤所有伤亡的中国兵弁,撤走一切现驻延吉境内的日本宪兵,中朝界务以光绪13年成案接续会勘(注:《清季外交史料》卷二百一十七,第17页。)。在清政府的强烈抗议下,日本自行撤毁了火狐狸沟茂功社的房舍,但对清政府提出的五项要求却不予理睬。
针对日本政府在“间岛”领土主权问题上的种种诡辩,清政府外务部据理据实予以有力反驳,以大量确凿证据,证明“间岛”属中国领土。日本政府利用光绪前、中期朝鲜官员在中朝界务交涉中的某些谬论,编造出种种欺人的谎言,否认豆满江亦即图们江为中朝固有国界,在图们江源头上制造混乱。1907年11月,日代使阿部为间岛事照复外务部,就在穆克登碑文“西为鸭绿、东为土门”上大做文章,胡说碑文上“土门”二字不是指图们江,蛮横地拒绝清政府的会勘提议,“以豆满江为境界一节,不能视为已经确定之事,故非先协定境界基础之后,无从实行测定”(注:章开沅主编,皮明庥、虞和平、吴厚智编:《吴禄贞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98—199页。)。1909年元月,日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致清政府外务部节略,在中朝界务问题上又作了种种狡辩。穆碑原本不是定界碑,只是记述查边情况和中朝边界走向的碑铭,且被越垦朝鲜人私自移动。日本则坚持以已移之穆碑为定界碑。土门、图们、豆满在历史一本指同一条江,中国史籍上的徒门、土门、图们以及朝鲜方面的豆满、豆漫,都是女真语的不同音译而已。日本在节略中还别创怪论,指松花江一源为土门江。1909年2月, 清政府外务部以长篇节略驳复日本。节略引证大量的历史文献,对中朝国界提出了详尽确凿的证据,说明中朝两国以鸭绿江、图们江为天然国界,证实土门、豆满、图们实指一江,辨明古间岛并非日本所称之“间岛”,图们江北之地为清朝领土,清政府对图们江北实行封禁政策正是行使主权的表现。由于论证延边地区确系中国领土,将日本政府的谎言伪证全部推翻,日本无法狡辩,“即不再坚持所谓间岛非中国领土矣”(注: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五卷。三联书店1980年,第106页, 107 页,127页,201—203页,203—209页。),转而以“间岛”为筹码,诱逼清政府在其它对日交涉案上作出让步。
1908年9月,日外务大臣小村奉太郎提出了外交大纲,其主要内容是针对中国,日政府据此通过了《对外政策方针决定》,确定了《对清解决有关满洲各项问题的方针》,提出了“间岛”问题、法库门铁路、拆除大石桥营口支路、延长京奉铁路、抚顺及烟台煤矿、安奉线等铁路沿线矿山等六个方面的“悬而未决”的问题。1908年10月2日,山村外相训令驻华公使伊集院对清政府谈判,据此,12月间伊集院开始与清政府谈判,日政府向清政府展开了一场外交总体战,东三省地方官员对上述六案交涉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觉察到其中的阴谋,徐世昌致电外务部表明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与日本交涉时,应将界务问题与利权问题划分清楚,指出日本明知无理无据以争我领土,不过是以界务问题为筹码和前提,图谋我吉林南路之权利。日本了解到我必首重领土,故于界务之外,预先提出多条,在谈判归结时,彼即以领土归我,则我应以其他权利稍让与彼。日本但求其一,则在吉林南部之势力已有根据,即可渐谋扩充。倘以矿产铁路裁判权等事混入界务,与之反复辩论,始自坚守不让,终因牵涉各案,相持不下,界务未能解决,势不能不稍让以图了结(注:《清宣统朝外交史料》卷一,第37页。)。外务部对此表赞同。1909年春,中日谈判处于胶着状态,日本的外交总攻势未能马上奏效。于是,日本政府决定从强筑安奉铁路入手,迫使清政府解决有关“满洲”的各项问题。针对日本强行改筑安奉铁路的行径,清政府提出异议,主张应有的主权。但日政府却在8月6日向清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式的照会,声称“贵国有司竟恬然蔑视帝国政府和衷隐忍之城意,常托辞左右,以至今日旷日弥久”,现“根据条约上的权利,决定不待贵国的协力,自行改筑安奉铁路、(注:《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上,第317—318页。)。此事给清政府极大的震惊。
在此前后,延吉地区的局势又再度恶化,斋藤侵略军奉其政府的旨意,加强在延吉地区的进逼,制造了一系列事端。4月,日驻朝统监府修订“临时间岛派出所”官制,增设事务官、技师等,6月,日宪兵在三道沟骨碑地方强占朝鲜族居民的地基,强盖房屋,拟作宪兵分遣所之用。7月初, 在百草沟发生日本宪兵及朝鲜巡警持械闯入朝鲜族居民住宅、奸淫妇女的事件,更令人发指的是,7月中旬, 日宪兵闯入和龙峪府经历署行凶,枪杀捕盗营兵曲得胜,刀伤外委杨景泰(注:《清宣朝外交史料》卷五,第33—35页。)。这期间,日人又在六道沟擅修拓建警楼,斋藤狂妄叫嚣,“间岛问题三年未决,各执一是,若因此而有战事,亦属无法”(注:《清宣朝外交史料》卷五,第13—14页。)。日兵在延吉各地横行霸道,其中以六道沟为甚,一个月之内,中国官警被日兵任意殴打,派办处被日兵包围多次。7月底, 日方增派官兵由会宁渡口越境,开往六道沟(注:《清宣统朝外交史料》卷六,第7—8页。)。日本通过加紧在延吉地区的侵略活动,制造界务问题不解决、冲突争端无休止的气氛,以配合谈判桌上的讹诈。日使向清政府反复陈说什么“间岛领土权未定以前”,此类事件的发生“诚所不免”,要清政府“速将主要之根本问题以交让妥结之法从速解决”(注:《清宣朝外交史料》卷五,第11—12页。)。清政府在日本威胁下,深恐“因延吉一隅,掣动大局、(注:《清宣统朝外交史料》卷七,第17页。),于是决定在东三省六案交涉中作出退让,以便尽快了结悬案,并确保自己对延吉的领土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