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晚清历史是改革与革命赛跑的悲剧(3)
辛亥革命网 2011-04-18 00:00 来源:人民日报-文史参考 作者:雷颐 查看:
八国联军进来就血洗北京,连带小孩,教民杀了上千,进行了残酷的报复。我要说慈禧,慈禧逃跑马上下了一个命令,把一切问题都推到义和团身上,她说之所以酿成大祸,都是拳匪闹的,让官军和洋人联合起来,要和洋人一起绞杀义和团。慈禧有一个很宠幸的大臣,荣禄,慈禧很信任他,认为不能和洋人开战,但慈禧当时会不听,会愤怒。慈禧为什么攻大使馆攻不下来?除了外国枪力狠以外,荣禄悄悄给他们送米送粮,并且让清军的炮标尺往上抬一格,所以炮打不中大使馆里面。等到慈禧要求和的时候,才知道,很感激荣禄,留了一条后路,如果把大使馆都轰了,恐怕外国人不会留慈禧。但我想说,民众和正义被利用,我觉得这是义和团的悲剧,第一个,民众正义的事业被慈禧,可以说是被一个最腐朽的、最反动的势力所利用,他们提出来要抓光绪,把康有为从外国引渡回来,一切跟进步有关的书统统要毁掉。慈禧把他们利用了,利用完了之后,又把他们抛掉了。这个事情对政府也是一个教训,不要轻易鼓动利用民意,你利用之后,肯定要超过你允许的范围,行为会过激,他一过激,最后你要出来收场,政府一收场和民众有冲突,就会骂你是汉奸。民众也要吸取教训,不要认为我的事业很正义,还有政府的支持,就可以为所欲为,你时时要想到,政府要出来收场,政府收场的时候会把你当替罪羊。慈禧最后通过种种关系,列强提出来要惩罚多少个,因为传教士死了很多人,提出惩凶,一百个大臣受处分,都是当时慈禧怂恿支持他们这么干的,慈禧为保自己说完全接受,但经过这个之后,慈禧政府的合法性、权威就大打折扣了,包括一些官员内部通信,对政府都不是很信任。在这个情况下,慈禧提出来要行新政。
1901年提出中国要搞新政,所谓的新政也就是1898年镇压反对的戊戌维新的一些,也不过3年时间,非要经过一个庚子之乱,一个血洗北京,被打成那样才做,1898年为什么不做?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仅仅做三年前要做的那些,已经不够了,因为三年前康有为他们提出来也是很温和的,第一康有为知道反对的人很多,君主立宪他没有提出来,只是说搞一些官制的行政改革,第二比如废除科举,康有为都没敢提,就是要改变一些科举考试的内容,不考八股,考一些写论文,怎么治国,怎么发展经济,考这些文章,都没敢说废科举,慈禧这个时候要做这些。就三年时间,但形势就迫使你要做更多,那边还是在镇压康梁、镇压后来的保皇派、或立宪派。立宪派从来是不主张推翻这个国家,不主张推翻这个朝廷的。你做这些就不够了,一定要有君主立宪,要有宪政。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其中就跟1911年以后的形势有关,大家知道,八国联军占驻中国了,占了各个地方,后来陆续退兵,东北被俄国占了,但俄国根本就没退,按条约,俄是应该退兵的,俄国没有退,日本一直对中国东北,有野心的,俄国在那儿就和它有冲突,所以189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为抢夺中国东北,主要在东北打仗。这个战争开始的时候,国内的人就在预测谁会胜谁会败,一方反对变革的人,肯定俄国胜。近代以来,从来是欧洲国家打败亚洲国家,白种人打黄种人,尤其俄国沙皇专制,效率更高。主张立宪的人,像梁启超他们在海外,就预测日本会胜,因为日本实行了君主立宪,它的制度比沙皇制度要先进。这个预言在当时是很大胆的。这个经过一年多的战斗,确实是俄国败了日本胜了,这给中国刺激很大,这是近代以来,世界近代史以来,第一次一个黄种国家打败了白种国家。胜败不是人种的问题,不是亚洲欧洲的问题,是制度的问题,如果一个黄种人,国家是好制度,也可以打败一个白种人坏制度的国家,日本实行了君主立宪,证明这个制度是好的,所以一下子有一批读书人、士绅,从前对这个不太了解,就主张要立宪,能够强国,并且这一点,立宪运动从维新派镇压之后处于低潮,突然风声水起,国内很多人提出中国应立宪,要宪政,但从中可以看出来,中国人提出要宪政在历史上,不是像西方那样,从天赋人权,政府和人民缔结一个契约,人民有权限制政府的权力,主要是天赋人权的角度来理解,而中国人的理解是认为这个制度能使国家强大,能使中华民族不被外国人侵略,我们实行好的制度,欧洲也可以打败,是从国家的角度来接受宪政,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