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调元集》勘误(3)

辛亥革命网 2019-01-24 14:02 来源:《特立学刊》2018年第6期 作者:邓江祁 查看:

杨天石、曾景忠在其所编《宁调元集》中,对宁调元一些诗文的写作时间作了考订,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考订结果中也存在一些过于宽泛或讹误的情况。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有关史料,

  37.《与高天梅书(十三)(1908年)》[1]213《宁集》将此信时间考订为1908年,应太宽泛。查此信内有“五月十五、十八二函,昨始接到。盖暑假期内学子尽归”之语,可见,此信写于暑假期间,故可确定此信的时间应在1908年夏。
  38.《与高天梅书(二十)(1909年)》[1]217《宁集》将此信时间考订为1909年,应太宽泛。查此信内有“《民呼日报》已出版,见及否?主笔何人?宗旨若何?暇时告我一二”之语,而《民呼日报》于1909年5月15日(宣统元年三月二十六日)创刊于上海,由同盟会员于右任、范光启等主办,戴天仇、景耀月等任主笔。又查此信中有“半年不通音间,疏忽之罪深矣”和“近来诗词必多佳构,急望惠读”等语,而1909年6月10日宁调元致高旭信中有“适发信之第四日,接到大著,甚慰。因即奉答一阕,另录《满江红》数首”之语。可见,此信与6月10日信的时间相隔不久,故可确定此信的时间应在1909年6月初。
  39.《与高天梅书(二十五)(1909年)》[1]219《宁集》将此信时间考订为1909年,应太宽泛。查宁调元1909年9月8日致高旭信中有“另录《貂裘换酒》一阕……望赐和为要”之语,此信中又有“《貂裘换酒》过原作远甚”之语,说明此信在9月8日之信后。又查,此信中有“敝事现近虽稍露动机”之语,而宁调元1909年11月致高旭信中有“弟以前月十九卜解”之句,说明此信写于宁调元11月1日出狱之前。经以上分析,不难确定,此信应写于1909年10月。
  40.《与高天梅书(三十一)(1910年11月17日)》[1]222-223此信原署“十六”,未有年月,《宁集》以十六日为庚戌年十月十六日,换成公历即为1910年11月17日,实误。据张明观查考,此信存信封,上书“江苏苏州梨[黎]里镇周公馆柳安如老爷。仙缄”。封背书“九月廿八日午后十二时封”。江苏黎里邮戳:“庚戌十月初六。”[9]65据此,该信应写于庚戌九月十六日。换算成公历为1910年10月18日。
  41.《与高天梅书(三十四)(1912年)》[1]224此信末只有“十九号”,未有年月。《宁集》将其时间考订为1912年,似太宽泛。查1912年9月24日,宁调元曾致信高旭,内有“相别已八月矣……附呈近作数什,能和我乎?”而此信有“接来书并诗”和“比年北胡南越”之语,说明此信在9月24日之信后。且此时宁调元在广州(宁调元于1912年4月下旬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湘省总办),故其时间应为1912年10月19日。
  42.《与柳亚子书(四)(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1]227此信未署时间,《宁集》考订其时间为1912年武昌起义前夕,似太宽泛。据张明观查考,此信存信封,上书“上海英租界广东路三十九号铁笔报馆柳安如老爷。北京宁寄。”北京邮戳:“辛亥八月十二”。上海邮戳:“辛亥八月十七”。[9]67据此可知,此信应写于辛亥年八月十二或稍前。换算公历,应为1911年10月3日或稍前。
  43.《与柳亚子书(五)(1912年1月)》[1]227-228此信未署时间,《宁集》考订其时间为1912年1月,似太宽泛。查信中有云:“敝社成立,吾兄谅表同情,可否即时填写愿书,以便入会[社]协同办事。”“敝社”应指民社,1912年1月20日在上海成立,宁调元是参与人之一,后邀约柳亚子入编民社的机关报《民声日报》。据此可知,此信应写于1912年1月下旬。
  44.《与柳亚子书(六)(1912年1月)》[1]228此信亦未署时间。《宁集》考订其时间为1912年1月,似太宽泛。据张明观查考,此信存信封,上书“北浙江路南七浦路昇康里对过七百二十五号柳亚庐先生收。民社宁缄。”信背邮戳模糊,仅见“二月二日”。[9]68信中有云:“比即托少屏邀兄入社,以便将来在《民声》为共同办事之地。”信中“入社”之“社”,即民社,《民声》即创刊于当年2月20日的《民声日报》。由此可知,此信应写于1912年2月2日或稍前。
  45.《与柳亚子书(十一)(1912年8月)》[1]229此信落款未署时间,《宁集》考订其时间为1912年8月,似太宽泛。信中有云:“本月八号兄有来上海之说”,“日来常往第一台看戏”。说明宁调元写该信时正在上海。查宁调元于1912年4月下旬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湘省总办, 7月29日因选聘技术人员由粤抵沪,8月9日又匆匆离沪返粤。[5]据此,该信应写于1912年8月初。
  46.《与陈蜕盦书(1912年春)》[1]230《宁集》将此信时间考订为1912年春,似太宽泛。如前所述,宁调元赴粤就任三佛铁路湘省总办的具体时间在4月下旬,且此信中有“来粤打破人家饭碗不少”“五月,当避暑、避蚊、避疫,来海上求清净土”之句,可知宁调元到广州不久,故此信应大致写于1912年5月。
  47.《与刘约真书(一)(1909年11月20日)》[1]231《宁集》根据信末所署“九月二十八日”而将此信时间考订为1909年11月20日,实误。查此信中有“迨月间有自邑来者,得闻太夫人弃世”之语。可见,宁调元写此信之时,刘谦母亲刚去世不久,宁调元闻噩耗后即以此信致刘谦,表示慰问。再查,1909年1月,宁调元作《刘母潘太孺人墓志铭》,其中说墓主“殁于光绪戊申九月五日”[1]188,可见,刘母逝世于一九0八年九月五日,故宁调元此信应写于一九0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即公历1908年10月22日。
  48. 《同狱中之斩决者(1907年)》[1]366《宁集》将此文写作时间考订为1907年,似太宽泛。经查,此文第一句即曰:“十二月二十七日,晨光初透,同狱中有二人提同正法者。”以下文字,分别记载二人被捕前后的情况。最后,以“泰山鸿毛大有别异!君子可不固守哉?”由此可知,此文应写于同狱二人正法的当天,即农历丙午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历1907年2月9日。
  49. 《三月二十笔记(1907年)》[1]376《宁集》将此笔记时间考订为1907年,似太宽泛。经查,此笔记应作于《三月初十笔记(1907年4月22日)》《三月十三笔记(1907年4月25日)》之后,故其写作时间应为一九0七年三月二十日,即公历1907后5月2日。
  50.《五月二十七日记事(1907年6月7日)》[1]378-379《宁集》根据宁调元所标“五月二十七日”而将此记事的时间考订为1907年6月7日,实误。查此记事中有“回忆去年今日,正与禹之谟、石韫三、邹价人等开湘学评议员会于邵阳中学堂”之语,说的是一九0六年五月二十七日在长沙脱险之事。故此记事应写于一九0七年五月二十七日,换算成公历应为1907年7月7日。
  51.《生日和屯子(1907年)》[1]72《宁集》将此诗时间考订为1907年,似太宽泛。此诗标题点明写作于“生日”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屯子”即傅專,与宁调元同乡,渌江书院的同学,还是同庚。经查,1907年傅專有组诗《丁未生日述怀》[10](275),前一首七律押eng韵,即生、情、晴、声,后一首七律押a韵,即加、瓜、家、华,而宁调元的这首和诗,也是两首七律组诗,每首所押之韵正好与傅诗一致,所以,此诗应为宁调元和傅專《丁未生日述怀》而作。再查,傅專出生于清光绪九年九月十九日,他丁未年生日九月十九日即公历即为1907年10月25日。 因此,宁调元的这首和诗应作于1907年10月底或11月初。
  52.《俄罗斯近年各大臣被杀之确数(1907年)》[1]389。《宁集》将此文时间考订为1907年,似太宽泛。查此文中有“吾国主持排革十数寒暑,仅有一徐锡麟,仅刺一恩铭”之语,可知此文应作于徐锡麟1907年7月6日刺杀恩铭之后。因此,宁调元此文的写作时间应订为1907年8月为宜。
 
  参考文献:
  [1]杨天佑,曾景忠编.宁调元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萍乡、浏阳、醴陵市政协合编.萍、浏、醴起义资料汇编[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3]汪梦川.南社词人研究[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4]太乙.感事[J].广益丛报,第151期,1907-11-05.
  [5]邓江祁.《宁调元年谱》考误[J].特立学刊,2018(4):52-57.
  [6]胡朴安编.南社丛选 2[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7]卞孝萱,唐文权.辛亥人物碑传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8]杨天佑,曾景忠编.宁调元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9]张明观.柳亚子史料札记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10]傅熊湘.傅熊湘集[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