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运动的第一电、第二电、以及民国五年元月始旦檄等(1)(3)

辛亥革命网 2020-04-20 09:2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开林 查看:

1915年12月云南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爆发时,向袁世凯政府和各省军政官员拍发了蔡锷领衔五人联名的23日漾电、24日敬电、25日有电。

  老同盟会员马幼伯、杜寒甫、黄玉田等人1914年5月创办的滇声报,通过刊登大量的新闻、电讯、公告、通讯评论、专论等,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反对复辟帝制,为护国反袁打下了社会舆论基础。创刊伊始的5月21日就发表《吾之乱党谈》对全国捉拿乱党之事冷嘲热讽。5月28日,引用文章揭露“此次约法之宣布,即中国小试共和之结束,而正式实行狄克推多制(独裁)之发轫也”,并指出袁氏名为总统而实无异于俄国之沙皇,“总统享专制之富已六阅月于兹”。

  二次革命后失散的各省革命人士,循着滇声报这面旗帜逐渐聚集到昆明来,滇声报社实际发挥着民党机关报的作用。

《滇声报》大力宣传反对帝制

  唐继尧对省外来的革命党人残酷捕杀,却无法控制省内军民秘密加入革命党。董鸿勋、邓泰中、杨蓁、田钟谷、董毅生、明星辰、赵伸、吕志伊、杨蕙、陆杰、马骧、刘古愚、鄢仕周、杜去恨、杨华馨、袁咸熙、赵德恒、何秉权、张大义、赵德裕、段雄、李伟、何汉等人都是中华革命党员。【注:《滇省党人倒袁运动》,载《护国文献》上册,第65~71页。】

  吕志伊召集滇军内的革命党军官会议,议定由吕志伊与邓泰中、杨蓁负责联络中上级军官,马幼伯与杜寒甫负责联络中下级军官。他们发动中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加入中华革命党的组织“洪华联谱”,滇军中下级军官还拟定了促唐反袁四项办法,军内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发动工作逐渐走上一致之轨道。“如果唐继尧不反袁就推倒他”【注:杨如轩《我知道的云南护国起义经过》,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第48页】。

  各级滇军带兵官三三五五形成小组,多次向唐继尧表达反袁意见。团长杨蓁、邓泰中与黄毓成一起去见唐继尧,要求唐表态反袁,甚至把手枪砸在桌子上说:“要么你讨袁,要么你用手枪把我打了,没有其他的办法”【注:黄清《先父黄毓成谈云南发动讨袁经过》,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六辑,第175页】。滇声报和带兵官形成一文一武两方面的力量促唐反袁,在军官逼问的压力下,唐继尧不得不虚以委蛇地敷衍说若有一二省响应时可以反袁。

  二次革命的领军人李烈钧,起初没有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从海外归来,看到袁世凯复辟帝制加快了脚步,非常气愤,毅然加入中华革命党,入滇发动反袁。到达河口时被阻拦,就请河口官员请示放行,唐继尧故作聋痴,不批准李烈钧入滇。李烈钧与唐继尧是多年的老同学,李决定冒死入滇促唐反袁,《李烈钧将军自述》记载:“乃作破釜沉舟之计,手拟一电致唐督,略谓‘此来为国亦为兄,今到老开(老街)以多日矣,三日内即闯关入滇,虽兄将余枪决,向袁逆报功,亦不敢计也’[ 载于李希泌等编《护国运动资料选编》上册,第93页。]。”唐继尧见阻止不了这位老同学,只好批准李烈钧入滇,李烈钧于12月 17日到昆明,鼓动唐继尧反袁。

  蔡锷绕道日本南下到达海防时,拍电报给唐说要来昆明,然后到河内的法国总督府等待。唐派堂弟唐继禹去迎接蔡锷。唐继禹走后,蔡锷派的王伯群到达昆明会见唐继尧,告知此次来滇是要反袁。于是 12月18日唐继尧向袁政府拍发巧电:“统率办事处鉴:华密巧电奉悉。旬日以来乱党由滇越一道遍布党羽,密谋甚急。幸继尧防范严密,所属军队亦皆稳定,乱事无由发生,传示训令自应加倍严防,恪遵办理。祈代陈明,请释厪念。唐继尧叩。巧。印。”

  12月19日唐继尧向袁政府拍发号电:“致统率办事处鉴:华密巧电奉悉。旬月以来,乱党由滇越方面进行甚力。幸经先事严防,可保无虞。主座埀厪,滇军力薄,飭派川桂各军援应,具佩蘫鉴周密第念。继尧渥受恩施,沦肌洽髓,干城腹心之寄,夙以自勉,矧滇省为父母之邦,保全治安尤属责无旁贷。故对于乱党防范异常严密,以目前现象决不致有乱事发生。万一有意外变故,尊当电请派兵协助,并恳将川桂湘各军驻扎地点随时示知,以便接洽支配。唐继尧叩。号。印。”

  就在蔡锷到昆明的12月19日当天晚上,唐继尧宴请重要来客和他的重要将领共二三十人。蔡锷在宴会上介绍了北京重要官员对帝制抱有心非的态度,至于一般人则没有不反对的,现在即应商洽出兵的问题。但懋辛《护国军入川及四川招讨军司令部的设立》记载:“随后由戴截将梁启超所拟的讨袁通电稿拿出来念了一遍,大家都说好,但认为目前情况与拟电时稍有不同,须略加修改。戴戡说任公的文章,旁人何敢改动一字,须电请他自己改。有人说这不是改文义,而是人事变动,只改点名词,时间迫促,无须周折。戴仍坚持。李烈钧说,可以不必,在座的任可澄先生就是大手笔,请他改几个字,恐怕任公也不会不满吧?大家同意而罢【注:载于《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46辑第257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梁启超在天津所拟的警告电、最后通牒电、声讨袁的通电等几份稿,是准备在发动云南和贵州两个省反袁的基础上,由云贵两个省的军政实权人物带头联名通电反对帝制,蔡锷戴戡名字是列在滇黔三位实权人物后面的。因为唐继尧不愿意带这个头,而且蔡锷下车伊始就鼓吹出兵,看来劝阻蔡锷归顺袁氏朝廷是毫无指望了,只好让蔡锷去闹腾。电报稿改动的文字不多,是“人事变动,只改点名词”,即只把领衔人唐继尧名字改为蔡锷,于是护国运动爆发初期的三份通电,都改由蔡锷领衔,蔡戴刘唐任五人联名。

  这时期的唐继尧,对反袁或拥袁是首鼠两端犹豫不决的。云南反对帝制的军官太多,唐不敢违背军心,让反袁的官兵都出发离开昆明,也能减少对唐继尧的压力。如果讨袁胜利,那么唐参加列名也是光荣的。如果讨袁失败,唐也便于向袁世凯解释说是被蔡锷和军官们裹胁,或者解释为被蔡锷冒用唐的名义拍发电报。唐继尧最关心的问题不是反对帝制,而是权力。

  在一次军政官员会议上讨论护国起义领导体制时,因为这是反对中央政府的,应当设立一个全国级别的机构与中央抗衡,所以蔡锷戴戡主张设立元帅制,而唐继尧只是个省级督军,要想当元帅则资历不够,唐为了抓权就反对设元帅制。

叶成林《护国运动的一段回忆》,载于《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15期81页

  叶成林《护国运动的一段回忆》记载:“云南既决定反袁之后,接着即讨论组织反袁的革命政府的问题。蔡锷叫戴戡、任可澄等提议组织元帅府,但唐继尧却坚决反对。他认为如果元帅府组织起来之后,蔡锷势必要坐上去,元帅一席他是不会有份的,所以他坚决反对。”【注:叶成林:《护国运动的一段回忆》,载《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5期,第81页。《昆明市志长编》卷八第321页有转载】。

  唐是现成的云南督军,蔡锷也不会来抢都督职务。“蔡锷不能不降格相从,而蔡之内心,实有不快之感,此为蔡唐矛盾之开端【注:那博夫:《在护国时期蔡锷与唐继尧之间的矛盾》”,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第360页。】

12月29日大公报继续刊登唐继尧拍发给袁的“号电”、“巧电”、“号电”

  云南的反袁军官和省外来的重要人物都在积极准备反袁事宜。12月21日唐继尧又以“号”为日期代字向袁政府拍发密电:“参谋本部唐次长鉴:堂密皓两电均奉悉。昨据探报蔡锷戴戡到港,似有赴滇之意,当以两君行踪倏忽,莫测其情,经即飞电劝阻,昨复加派委员驰往探阻,未据报告,倘两君径行到滇,当确探其意旨,如果有密谋情事,当正言开譬,竭力消阻,否亦令其速即离滇赴京,勿稍逗遛。至蔡君虽在滇任事,各军官长多其部属,但自继尧莅滇两年有余,其约束均已移置,现在中下级各官长服从命令,浃洽有素,绝不至被人煽惑。其各级官长,尤深明大义,与继尧同心合力,巩卫国家,均堪深信。刻复审度情形,除将驻省军队酌派两营赴边协捕匪徒、助刬烟苗外,其得力可靠军队,均令集中省城,以资严防。继尧宗旨夙定,布置周密,但得生命不受危险,绝不至有变故发生。其赐鉴,并恳转呈鉴察。继尧。印。号。叩。”

  这反映出唐继尧高深莫测的两面派手腕,在云南军民即将揭竿而起反对帝制的21日,唐继尧一面表示反袁,一面向袁世凯暗通款曲,而一旦被人发现这份拥袁电报,又可以用日期代字的“号”,解释为是在蔡锷19日傍晚到昆明下火车之前的19日白天拍发的。

  袁世凯21日接到唐继尧的号电,当天册封唐继尧为一等侯【注:《袁世凯特封龙济光等为公侯伯子男策令》,载二档案馆《护国运动》第144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