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声研究回顾与思考(2)

辛亥革命网 2021-07-09 15:02 来源:辛亥革命研究动态2021年第2期 作者:周新国 查看:

赵声,原名毓声,字伯先,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然而,由于赵声去世较早、相关史料散落各地等原因,致使深入研究赵声相当困难。现将近百年赵声研究述评如下:

  (二)研究著述

  今人缅怀著述。建国后,大陆方面和台湾方面都有人作文怀念赵声。迄今所见,公开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研究赵声的论文,共有7篇。综合来看,他们大部分从赵声与辛亥革命角度入手,宣扬赵声对辛亥革命作出的贡献。

  具体而言,周新国所著《赵声与黄兴》[周新国:《“烈士碧血洒羊城,英雄悲痛不欲生”——赵声与黄兴》,萧致治主编《领袖与群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43-451页。]第一文回顾了赵声和黄兴的交往及并肩战斗,并对赵、黄二人作出了较高的评价;赵彭生和赵金柏合著《赵声与辛亥革命》[赵金柏:《大港赵氏宗谱》第4卷(内刊本),扬州古籍印刷厂2014年印。]一文除了交代赵声从南到北的革命斗争过程外,着力论述家族文化、父母教育和地方文化对赵声的影响;陶耘所著《浅论赵声对辛亥革命时期镇江籍革命党人的影响》[陶耘:《浅论赵声对辛亥革命镇江籍革命党人影响》,《文教资料》2008年11月下旬刊,]肯定了赵声是辛亥革命时期镇江籍革命党人中的杰出代表,论述了赵声对镇江籍革命党人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的影响;郭孝义所著《赵声评传》[郭孝义:《赵声评传》,《镇江师专学报》1998年第2期。]以他走访赵声在大港和镇江的亲友以及大港赵声故居邻里的回忆,与历年来辛亥革命研究成果相综合,纠正此前相传谬误,如赵声生辰、宗支源流等;周勇所著《赵声与辛亥革命》[周勇:《赵声与辛亥革命》,湖南师范大学2004级硕士论文。]一文揭示了赵声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赵声在广东组织新军迭次发动的武装起义,对赵声对辛亥革命所作出的贡献从各方面作出了肯定。该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赵声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出深入系统的研究,但仍存在一定缺陷,如未注意家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对赵声思想的影响。

  (三)赵声遗址保护

  赵声是镇江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现存的赵声遗址有三:赵伯先墓地、伯先公园(赵伯先纪念馆)和赵伯先故居。

  赵伯先墓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南郊竹林寺附近,目前在南郊“文苑”公园内。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1966年陵墓遭到严重破坏,1981年按原样恢复。伯先公园位于镇江市云台山南麓,占地面积120亩。1926年,由同盟会冷御秋倡议筹建,著名园林专家陈植教授设计。1926年开工,1931年6月建成开放。初名赵声公园,后更名伯先公园,并将公园前的南马路,改名伯先路。赵伯先纪念馆于2000年建成开放,纪念馆分六个部分,以图文为主,详细介绍了赵声为争取国家独立和富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同时馆内还展有部分实物的仿制品,全天循环播放电视连续剧《大将军赵声》。1979年,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及战友宋庆龄女士题写园名“伯先公园”,现勒石于公园大门右侧。赵伯先故居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大港镇,系清代晚期建筑。故居现有瓦房三进。目前镇江市政府已经对故居修缮一新,位于左侧的厢房已改成展览馆。

  二、拓展赵声研究的思考

  (一)发掘、考订与整理资料

  目前赵声资料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赵声遗墨,纪念赵声(传记、诗词、新闻),赵声研究论文和赵声后人口述。前三类已经在前述赵声研究综述中提及,这里特别说明进一步抢救赵声后裔及相关人士后人的口述采访工作。

  20世纪50一60年代,扬州师院历史系就注意将口述历史运用到收集和整理辛亥革命史料中,祁龙威教授带着学生走访赵声在大港和镇江的亲友及大港赵声故居的邻里,征文访献,编成林述庆《江左用兵记》、赵声《保国歌》等文,收录在《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2016年9月,在周新国教授的指导下,扬州大学口述史团队一行三人再次前往镇江大港镇,走访赵声及其生前好友李竟成的后人,并就赵声与辛亥革命等问题与他们进行访谈,整理成口述资料。

  进一步在海内外和社会各界呼吁与征集赵声研究资料。首先在赵声家族和亲友范围内进行。赵声夫人严吟凤、大弟赵磐(后改名念伯)、二弟赵馨、大妹赵芬都先后参加辛亥革命,并与孙中山、黄兴、冷通等有来往。据赵声侄孙赵彭生回忆,赵声逝世后,黄兴、冷遹等革命党人对赵声家人甚为关照,且多有信函来往。此类资料仍需进一步发掘。其次赵声活动范围广泛,从国内到国外,从镇江、南京、上海直到天津、北京、东北和广东、香港等地,从日本东京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都留下了印迹。可以从各地档案馆、报纸、杂志等多方面搜集,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进一步做好资料的考订工作。由于赵声活动在辛亥革命前处于隐秘状况,大量的史料需要多方面考释,从而使赵声研究建立在令人信服的可靠资料之上。其中,如有关赵声资料的落款署名,既有赵声或赵伯先。同时,也有赵声的化名“宋王孙”、“葛念慈”等,这是其为躲避清政府的通缉和追捕而用的化名。值得注意的是,赵声传记中也曾记述赵声曾为报馆供稿以换取生活费等,其化名情况尚需进一步搜集、考订,编撰《赵声研究资料考订》。

  (二)集中力量对赵声参与的重要事件、相关人物和相关区域开展系统研究

  鉴于赵声资料的隐秘和分散,对赵声主要活动过的江苏、上海、广东、天津、北京以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可与相关部门、单位合作研究。以镇江赵声纪念馆、伯先公园、赵声故居等单位为牵头单位,合作编制资料,合作开展讨论,共同研究出版《赵声研究系列丛书》。

  就目前赵声研究情况来看,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为两个方向,分别是赵声家世、辛亥时期赵声运动新军和发动起义等。其实,赵声研究还有若干需要加深的地方。

  首先,要进一步研究赵声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可以从其家族历史渊源(始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镇江大港镇地理因素(长江口岸,东晋抗前秦、南宋抗金、明代抗倭、清代抗英)入手,并结合镇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其父母及家族的影响等多方面考察。

  其次,要对赵声最早开展运动新军的思想实践和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开展进一步研究,将其和同一时期其他革命党人注重会党的思想和实践对比,对其运动新军掌握武装力量等方面的情况作进一步研究。同时,应当注意到赵声个人性格豪爽,交游广泛,其与孙中山、黄兴等一大批辛亥名人均有交往,并结下深厚友谊,当进一步加深研究。

  再次,将赵声置于整个辛亥革命史和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史之中进行研究。辛亥革命在中国建立的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孙中山、黄兴、赵声等人都是建立共和国的元勋。赵声进行的革命活动无论是运动新军的武装斗争,还是慷慨悲歌的宣传工作,都呈现其鲜明的特色,在整个亚洲觉醒中具有明显的特征。赵声本人先后去过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从事革命活动,留下了相当的印迹。因此,将赵声置于整个辛亥革命史和亚洲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将会更加看清其历史价值和意义。

  (三)建立研究网站,筹建基金会,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

  建立赵声研究网站。使之成为赵声研究的信息交流平台,汇集各方面赵声研究资料、研究动态和新的信息。

  筹建赵声研究基金会。在海内外筹措经费,以此作为推动赵声研究的重要基金来源。设立赵声研究青年学者奖励基金,评审赵声研究中的优秀论文、论著,使赵声研究的资金来源得到可持续发展。

  定期召开赵声研究学术研讨会。筹备赵声诞辰和逝世的研讨会,由相关部门提前筹备,并提前向海内外发出邀请函。由于赵声革命活动和赵声研究涉及海内外诸多方面,在条件具备时可筹备召开“赵声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从而使赵声研究走上新的平台,出版《赵声研究论文集》。

  (作者系扬州大学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