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 《宁调元年谱》考误

    杨天石,曾景忠所编之《宁调元集》中,收有《宁调元年谱》,简要记述了宁调元一生的主要经历,但其中有不少内容与史实有出入。...

    18-10-19 11:38:20

  • 北伐与北上:孙中山国家统一方略

    孙中山自有了政治参与意识后,就多次从广东出发,北上津京,从1894年上书李鸿章到1924年北伐,且四次北伐都是想通过武力谋求国家和平和统一。...

    18-10-08 10:39:33

  • 关于林森研究的几点思考

    今年是林森先生诞辰150周年,也是他逝世75周年。终身以“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使命的林森先生,其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纪念,他的政治理念和思想美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8-09-29 15:41:20

  • 维舟评《宋案重审》:刑侦式历史实证主义

    1913年春,近代中国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通过对存世史料的严谨发掘、准确解读,要厘清事实真相是确有可能的。...

    18-09-19 10:23:11

  • 百年悬案真相何在:《宋案重审》的亮点与瑕疵

    《宋案重审》是迄今为止宋案问题最具高度、最具水平的一部学术力作,它将专题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让我们距离宋案真相也大大跨进了一步。...

    18-09-21 10:07:59

  • 论孙中山的公债思想及其时代特征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生涯里,通过实践和理论借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债思想。在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筹发债票成为其筹款重要途径。辛亥鼎革后,其外债思想相比晚清民初国人对外债的认知更为丰富而成熟。同时还对如何利用外债,外债与主权的维系、债券信用担保等都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

    18-09-18 09:19:21

  • 从孙中山关于武汉近代化建设蓝图看《实业计划》的可行性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为中国也为武汉的近代化建设设计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几十年来对《实业计划》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分歧主要集中在它的可行性方面。...

    18-09-05 10:37:43

  • 辛亥革命后为何会形成军阀混战局面

    历史表象之形成,都受其时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也是社会环境的产物;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弱点,就在于只推翻了帝制而未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

    18-08-29 14:07:02

  • 文化域分并非静态、凝固的

    中华先民很早便在东亚大陆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并对这片国土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状态做过真切的分区把握。...

    18-08-29 10:30:08

  • 陈其美主谋杀宋教仁说可以休矣

    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暗杀。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民初历史的走向,也暗含着对宋教仁和袁世凯的评价。因此,从发生至今,宋案一直备受关注。...

    18-08-24 08:58:56

  • 清末“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与武昌起义

    庚子至辛亥期间,清政府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地方督抚干政的影响力减弱。然而,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实际效力也并不显著,中央集权可谓有名无实。...

    18-08-22 09:22:31

  • 击椎生绝非唐璆,而是蔡锷——与曾业英先生商榷

    曾业英先生在《击椎生不是蔡锷,那又是谁?》一文中提出了击椎生就是唐璆的观点。本文经过严密的考证后认为,曾业英的论点和结论全部不符合史实。击椎生绝非唐璆,而是蔡锷。...

    18-08-16 09:27:56

  • 中央权势转移中的调适——护法战争时的阎锡山

    袁世凯去世后,中央威权进一步低落,弱势在摇旗呐喊中也并非完全的“随风倒”。如其时阎锡山就是这种弱势地方实力派的典型代表,他虽掌控山西,但军事实力却不及其他势力,为了生存,只能在中央权势转移中做出适宜选择。...

    18-08-14 09:49:02

  •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中国致公党建立的历史准备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海外的活动不仅改造了海外洪门会党,把它纳入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轨道,而且教育了整整一代华侨,从而为中国致公党在海外的诞生作了重要的准备。...

    18-08-10 13:52:39

  • 宋庆龄陈友仁关系钩沉

    1998年我在美国发现了一些宋庆龄未刊往来英文函札,其中,宋庆龄与陈友仁夫人乔吉特1932年4月间的往来信札各一通,反映了当时宋陈关系的变化,尤其值得注意,现择要释读之。...

    18-08-07 14:12:36

  • 绍兴学界与辛亥革命——以蔡元培为中心的考察

    辛亥革命前,蔡元培轻抛功名利禄,回乡兴办新式教育,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上演了一出“翰林革命”。在蔡元培的影响带动下,近代绍兴学界人才群起,可以说蔡元培所走的道路也代表了近代绍兴学界知识分子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轨迹。...

    18-08-03 08:53:45

  • 政党演进与边疆政治:同盟会在云南的组织与发展

    由于组织对会员的约束力不强,加以权位争端、政治倾向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民国建立后云南同盟会的组织发展并不顺利,成为其后国民党在云南组织发展脆弱的先声。...

    18-08-02 13:46:56

  • 再论击椎生不是蔡锷而是唐璆

    1907-1908年在日本出版的《云南》杂志,以及民国成立后的1912-1913年在国内出版发行的报刊上,曾出现一个发表不少诗文的作者击椎生。此人究竟是谁?...

    18-08-02 10:40:39

  • 冯天瑜:明清之际四杰学术“近代性”考略

    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萌动,昭显中国文化走出中世纪的内生趋势,表明中国文化近代性的获得并非全然外铄,而是19世纪中叶以降,东渐之西学与中国17世纪前后自发的早期启蒙文化相激荡、相汇合的结果。...

    18-07-27 09:03:57

  • 孙中山党国方略之转折

    以俄为师是孙中山自中华革命党以来革命思想演变之自然产物。作为中国国民党的重要历史节点,1914年从议会政党向革命党的转型与回归,比1924年的改组更具转折意义。...

    18-07-25 15:27:2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