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炎黄文化研究会纪念辛亥百年学术研讨会成
辛亥革命网 2011-11-03 00:00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作者:方政军 查看: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鄂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武昌首义与中华文化--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新近在鄂州市凤凰山庄召开。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致信祝贺,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李宝光,副会长鲁谆、张希清、任大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丁凤英等出席会议。张通、李宝光、丁凤英在会上讲话,鄂州市委书记梁惠玲致辞,市长韩进主持开幕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正强主持了闭幕式。
许嘉璐发来的贺信明确指出了这次研讨会的不同之处。贺信说,"今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各地已经有许多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召开,但是'武昌首义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却有着不同之处。首先,鄂州为武昌首义指挥吴兆麟将军之乡梓,武昌首义之义士中鄂州籍者竞占四分之一。鄂州为辛亥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理应在首义英雄的家乡纪念辛亥革命。其次,此次会议的主题就是要从辛亥革命之发生以及参与者之奋斗牺牲精神中,开掘中华文化核心之价值,思考与弘扬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这正是今天建设新文化之所需的。"
张通代表省政府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100年前,在湖北武汉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武昌首义,以这次首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推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变革。湖北是辛亥革命的中心区域之一,武汉是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的首义之地,武昌首义的历史功绩直接展现了荆楚文化所蕴含的敢为天下先的冲天豪情。辛亥志士所展现的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势、抢抓机遇的精神,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联合协作、精诚团结的精神,忧国忧民、精忠报国的精神,至今仍然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传承辛亥精神,不断赋予辛亥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湖北加快改革开放,推进社会进步,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丁凤英在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它经历了长期的社会酝酿和思想准备,是中国社会和内外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在许多重要方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中华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召开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既全面又侧重从文化的视角探讨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成功原因。探讨辛亥革命及武昌首义的伟大功绩及其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意义,尤其是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总结其中的经验,帮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从中获取精神营养,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弘扬伟大的辛亥革命精神,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与会专家认为,此次研讨会规格高。来自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和台湾东吴大学、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和我省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省社科院的两岸三地30多个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共有60余人。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原校长刘源俊教授等22人在研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研究员作了学术总结。研究辛亥革命的著名学者章开沅、冯天瑜教授都向大会提交了论文。
本次会议形式生动活泼。会前参观了武昌首义总指挥吴兆麟纪念馆,会上有主题报告,有交流发言,还有主持人点评、现场提问、解答和讨论,会议结束时有学术总结。会后,省外代表参观了武昌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大家反映,这次研讨会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路,加深了对研讨主题的认识和思考。此外,会议成果丰硕。研讨会共收到论文80多篇,在大会上交流发言的有22人,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围绕研讨会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推出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批有新意、有见地的新观点。重点探讨了辛亥革命发生的文化原因,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辛亥革命对文化的影响,应当继承的辛亥革命文化遗产。认为过去只关注辛亥革命在政体、国体上的变化,往往忽略了辛亥革命在引领社会思潮,引领人们社会生活方式方面引起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加深了对孙中山文化思想的研究,为了振兴中华,孙中山主张致力于文化之发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要保存,并且要发扬光大”,对西方文化,要吸取其“文明的精华”,同时“决不能成为它的糟粕的牺牲品”。对孙中山的这些文化思想要认真继承和弘扬。增强了文化自觉,认为一个国家在政治独立、经济发展之后,如果没有文化自觉,找到自己的"文化核心",就不可能在21世纪真正得到发展。
代表们认为,这次研讨会是一次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盛会,是湖北省纪念辛亥革命系列活动中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对于宣传和提升湖北的知名度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