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开沅:我并非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
辛亥革命网 2011-12-07 00: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乐毅 查看:
作为我国研究辛亥革命的权威,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被部分人士誉为“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对此,他感到不安,并于前天写信给华中师范大学校报编辑部称,“我并非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
在这封名为《实话实说——我不是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的信中,章开沅以一个历史学家的严谨,详细考证了辛亥革命研究史,“证明”自己并非是第一位辛亥革命研究者。“辛亥革命研究几乎与辛亥革命同步,1912年以后就有许多辛亥革命的论著出版。其中如邹鲁、陆丹林等前辈,堪称辛亥革命研究的先行者……”
对于自卸光环之举,章开沅解释说:“我历来反对溢美,摒弃夸张,深恶以大言欺世。但世风日趋浮躁,动辄以‘第一’相夸。我不幸也被‘第一’,这个称号距离事实太远,如果继续沉默就等于是承认,所以不能不实话实说。”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朱英认为,章开沅此举是对“当下浮躁学风的一剂良药”。“实话实说本是学者最基本的品质,但现在十分难得。”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现在学界有种不正之风,常在研究中夸大自己的作用,漠视乃至抹杀他人的功勋。
章开沅的文章在网上挂出后,立即引发网友热议。网友王克安在华中师大在线上表示:“章开沅先生的大家风范、求实精神,值得全国学界学习!”另一位匿名网友则称:“实话实说,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做任何事都时刻触摸自己的良心,那样才踏实些。”
附1:《实话实说——我不是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全文
辛亥百年,媒体热议,这是极大好事。但间有称我为“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者,令我颇为不安,因为我并非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
辛亥革命研究几乎与辛亥革命同步,1912年以后就有许多辛亥革命的论著出版。及至1930年代以后,各种著作问世更多,其中如邹鲁、陆香林等前辈,治学严谨,功力尤深,其著作至今仍有学术价值,堪称辛亥革命研究的先行者。
即以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辛亥革命而言,黎澍在解放前已有相关著作问世。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研究辛亥革命并有论著发表者应推陈旭麓、李时岳,而李泽厚、张磊在孙中山研究方面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已经渐露锋芒。
如果仅就湖北地区而言,汪贻荪早在抗战期间即已重视辛亥革命研究,我最早利用的那些原始资料许多都是他收集珍藏并慷慨借阅的。解放以后,贺觉非来华师附中任教,常邀我谈辛亥史事,早已编纂武昌首义人物传记。我所起的作用,无非是建议并参与筹备首次全国辛亥革命学术会议而已。
我确实说过“把国外辛亥革命研究引进来,把国内辛亥革命研究推出去”之类豪言壮语,那无非是表达自己从事中外学术交流的一种抱负,也不是指望自己一个人。胡绳武、金冲及、龚书铎、李文海、杨天石等一大批卓越学者,都与我共同为新中国的辛亥革命奠基,而一批又一批中青年才俊是在把辛亥革命研究推进到更高的水平。
我还不能不提到已故的林增平,他与我共同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本,由于出版最早受到各方赞誉。但为这120万字巨著所费心血最多的是他而并非是我,因为我从事国际学术交流占去不少时间,而且在编写初期一度为高血压所困扰。他与我合作最久,情如手足,我不能埋没他的劳绩。我常说:“后死者应该在回忆往事时有所自律”,因为在“口述历史”中常可看到有些人任意夸大自己的作用,漠视乃至抹杀他人的功勋。死者虽然无言,但事实客观存在,在追述往事时必须触摸一下自己的良心。
我感谢辛亥百年期间各界人士对我的关切,包括鼓励也包括批评。我历来反对溢美,摒弃夸张,深恶以大言欺世。但世风日趋浮躁,动辄以“第一”相夸。我不幸也被“第一”,距离事实太远,如果继续沉默就等于是承认,所以不能不实话实说,作以上必要说明。
附2: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的清史和近代史专家孔祥吉对章开沅文章的评价
近拜读先生大作《实话实说-我并非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真是感慨万端。如先生者,可谓有良知之史学大家矣。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你在誉满天下之时,仍将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本的首功,归诸林先生,真可谓推贤让能,高风亮节;林先生九泉有知,定会感激推辞。作为晚辈的我,很钦佩你们那一代人的仁义厚道的美德。功不自居,誉归他人,确实为后辈学人树立了榜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