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霄三部曲》研讨会在汉举行
辛亥革命网 2014-05-29 00:00 来源:华夏经纬网 作者:刘芳 毛南 查看:
湖北黄陂是辛亥革命文化的重镇,5月下旬,《高振霄三部曲》研讨会在这里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专家学者、辛亥后裔出席。著名史学家冯天瑜、皮明庥、严昌洪等,以不同形式祝贺。
《高振霄三部曲》是以史迹、传记与文集的形式,全面反映高振霄这位辛亥喉舌、首义金刚、护法先驱、抗战英烈的悲壮人生的第一套丛书,也是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献礼的重点图书。
这套丛书策划于2011年,编纂工作于2013年4月在高振霄的故乡湖北房县正式启动。经过几年在海峡两岸搜罗史料、编纂与创作,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在研讨会上,高振霄之孙、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高中自先生,首先介绍了高振霄史迹与文集的搜集、整理与编纂情况;中国作协会员、黎黄陂研究会理事长裴高才先生,介绍了自从高振霄作为传主之一收入《辛亥首义百人传》(裴高才主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版)一书,以及《辛亥革命功臣高振霄史迹录》(高中自、王琪珉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5月版)面世以来,在两岸学术界与文艺界产生的反响。同时,还简述了《高振霄传》创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史料性与文学性的把握问题;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专家毛南先生,就编纂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提交大家研讨;高振霄外孙、著名律师、中华辛亥文化基金会总裁王琪珉先生,以其律师的考据功夫,对相关史料与口述史料,进行了旁征博引。武汉地方史专家、作家董玉梅女士与吴明堂先生,文博专家黎世炎,则就辛亥革命以来武汉的地名沿革,回答了主创人员的咨询。著名史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浏览了初稿后,给会议发来书面贺信说:“这套由作家与辛亥革命后裔合作的丛书,文史兼具,史迹、文集与传记三位一体,颇具特色。在《史迹》里,打捞了中外报刊及辛亥革命志士、国共两党人士关于高振霄的片段回忆。《文集》是高振霄不同时期的文稿结集,其中不少文稿都是尘封百年后首次曝光。而《传记》则是以史实为依据,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地反映这位从辛亥首义走出的抗战英烈的可歌可泣一生。”
随后,专家学者与辛亥后裔先后前往黄陂姚集、王家河、木兰乡等老区,即高振霄生前的辛亥革命战友,如姚汝婴、潘康时、吴醒汉、蔡济民等诸公故里拜谒,查阅史料,还参观了全国首座黎黄陂铜像、吴醒汉墓、木兰故里双龙镇与孟家巷子。裴高才、高中自、董玉梅与黎世炎等分别向老区王家河、姚集街道党工委书记杨飞、刘忠明等,赠送了《首义大都督黎元洪》、《辛亥革命功臣高振霄史迹录》、《百姓摄影》与《城市记忆》等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