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史学工作者开展关于辛亥革命的学术研(2)
辛亥革命网 2010-07-25 00:00 来源:人民日报(1961.09.27) 作者:人民日报 查看:
另一种意见承认立宪派在辛亥革命时期已经堕落成为反动政治力量,但强调它仍然有某些进步性。他们认为:第一、立宪派虽然包括很多官僚、士绅,但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如张謇等便是各地立宪派公认的领袖。他们提倡“棉铁主义”,鼓吹“实业救国”,领导保路运动,这些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毕竟是有促进作用的。至于立宪运动,他们虽然直言不讳承认是借以抵制革命运动,但客观上也起了某些揭露清朝统治的腐败和传播一定程度的民权思想的作用。第二、至于“反清”或“拥清”,也要作具体的分析。立宪派的“拥清”与满族亲贵及某些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拥清”,在动机上和实质上都有所不同。他们实际上是希望清王朝能转变成为自己的化身,实现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对于革命派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纲领来说,这种主张当然是落后的,但它毕竟不是绝对地维护封建王朝。第三、不能说立宪派是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因为革命的主要敌人始终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立宪派虽然反对革命,但是他们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还是可以争取与联合的。
有的同志认为立宪派成分复杂,应该对具体的人作具体的分析。例如,国内的张謇、汤寿潜就与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有所不同,而张、汤之间和康、梁之间也并非完全一致,至于各省立宪派人物之间则差别更大。因此,很难对立宪派作一般的结论。但是多数同志认为:立宪派虽然成分复杂,但总是以某种社会力量作为主体或骨干,既然形成一个政派,总有其共同的政治倾向,因此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还是可以对它作出一般性的结论来的。
三、关于同盟会与湖北革命运动的关系问题。
论文作者根据相当大量的史料,肯定了同盟会对于革命运动的领导作用。论文指出,早在科学补习所成立以前,已经有兴中会员(如容星桥、乔义生等)在湖北积极进行革命活动,散布了一定的影响。1905年同盟会成立以后,更正式在湖北成立了分会,凭借日知会展开活动。以后共进会成立,章程中明确规定“以同盟会之总理为总理”,文学社的领导人对孙中山也倍加尊崇,同盟会对湖北革命的领导作用更形明显。武昌起义前夕,中部同盟会成立,湖北成立分会,更具体领导和准备了辛亥首义的发动。同时,论文还从湖北革命思潮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同盟会纲领的深刻影响,认为湖北留学生和回省的同盟会员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论文列举了很多湖北革命组织领导骨干的政治身分,证实他们都是同盟会员,进一步肯定了同盟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以至在实践上领导了湖北的革命。
到会者一致肯定论文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提出了一些具有说服力的论点。但是,也有些同志提出若干不同的看法。1、同盟会对于各省的联系一直比较松懈,同盟会湖北分会有名无实,以后共进会、中部同盟会相继成立,并不表明同盟会领导的加强,反而表明它的涣散和领导的削弱。论文过高地估计了同盟会对湖北地区的领导作用。2、当时湖北地区所传播的反清和民权思想,是一般民主革命派的共同思想,并不一定是接受了同盟会政治领导的表现。3、旧史料一般都带有主观偏见,有些同盟会员往往在回忆中夸大同盟会在湖北的作用,而国民党为了反动的政治目的甚至歪曲和造辛亥革命的史实。论文作者对于史料的鉴别工作,还未给以足够的注意。
目前,湖北省社联正在组织有关同志相互切磋问难,交流心得,进一步修改已经写成的论文和调查报告,积极准备参加将要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同时,湖北省政协正在积极组织曾经参加辛亥革命的老人撰写专题回忆,湖北省博物馆也正在加紧筹备布置辛亥革命展览会。